思衣谷
2023年全新增订版的《枢纽》分为绪论中的哲学篇、 社会学篇;以及上篇(作为“中国”的世界)、下篇(内在于世界的“中国”),当然内容丰富和很有思想性的增补部分(增补 未来秩序导论)。首先在绪论的哲学篇中,孕育中华民族的信仰是“法统通过道统获得精神自觉,道统通过法统获得现实的呈现”。此外,作者也从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说明了发展成后来的中国的原因。而在社会篇中,就说到了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是从自生秩序到集权秩序的。
上篇的作为“中国”的世界部分,第一章就从地理与历史说明了在世界最特别存在的中国,其中让笔者比较关注的是关于雪域部分,这部分,作者没有否定中原秩序,但也肯定雪域秩序的存在,原来雪域高原是古中国一个非常独特的区域,它成为了唯一一个教权有机会独立于政权之外发展起来的地方。之后,这种宗教秩序座位了低成本的组织模式,成为了小群体规模上政教合一的结构。当然也还有西南和海洋,形成了独特的世界中的中国。
继而在第二章我们就读到了封建社会中的内容,这里就谈到了古中国轴心文明思想的开启是从儒家开始而贯穿始终的。第三章就谈到了中原帝国与草原帝国的纷争,从而形成了豪族社会。这里是汉朝开始说起,也说到了西晋、南朝、隋朝、唐朝,这朝代都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豪族统治社会的,但在唐朝末期,由于人口迁移和新的技术应用,就在安史之乱,促成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中原社会结构从豪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过渡了。
自然在第四章就谈到了古代平民社会。这里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比较典型地介绍到了二元帝国的精神自觉,就典型地列举了大辽的精神自觉,体现在将农耕与游牧在横跨农草帝国内部各自给出一种稳定的秩序安顿。也反例地说到金因为没有走辽的二元治理,将草原排除在外,自然也是被蒙古帝国所灭了。而谈到明朝的时候,作者就分析了大陆的专权与海洋的兴起。其中作者谈到了明朝的海禁政策,是非常内卷化的状态,工业革命自然无法在中国出现,只能等待西方力量注入了。最后到了清代,说到了清朝统治雪域的帝国的隐喻,就体现在了朴学与实学的精神逻辑。
接着来到下篇,就谈到内在于世界的“中国”。其中第五章的第一节就说到了外生的技术进步与新经济要素,就说到了无可口非,1840年鸦片战争是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因为这时候有了新的秩序观和对新机构的需求。作者也列举了英国的主导的新秩序,是社会先于政治。这些都是一种外力新秩序的冲击力,自然要使得中国的清朝帝国面临需要革新的了。而在革新的过程,在第二节的海洋与过渡地带中作者也谈到了太平天国的成与败,也谈到租界的寓言,南洋华人的逆袭的历史细节,说明中国最特别的存在。第三节就说到了民族主义与革命,就谈到了对普遍均质人民的历史需求,也谈到了民族主义之两途。这些都说明了野心和理想、激情,各种人类情感的汇聚与冲撞,会带来精神外化为现实的结果。中国历史的精神现象学运动就此开始进入第四轮大循环。
这就是是继而谈到的第六章的进行中的第四轮历史大循环:现代平民社会。这里作者分析了英国的谋划、俄国的谋划,日本的谋划,从而形成了远东力量的格局。之后在第五节中的大陆帝国的自我超越中,就谈到了共产主义的法理学分析,从而说明了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将通过自我超越而自我实现,获得其真正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就是谈到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失衡的问题,第八章就谈到了世界历史民族的精神自觉。都是非常范式反思(典型范例)的论述。
而最后,笔者在这里侧重要说的是既然现代世界秩序有三大构成性要素,海洋秩序,大陆秩序以及海陆中介/枢纽秩序,而中国是一个轴心文明的载体,中国是超大规模性的。于是,相对于2018年的《枢纽》,2023年的版本多了增补部分,那就是谈到了《未来秩序导论》,作者是分三大章节作为论述的,目的就是更为体现中国在世界的位置是最最特别的存在的,因为在某种意义讲,中国是世界的枢纽。其中第一节就是说到了“传统秩序的重构: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分离”,这个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作者引用了科斯的“科斯定理”来推论出今天,基于关税的贸易战,就很难再达到其政策目标,也就是说经济空间拖了政治空间,形成了具有何强的独立性的运行逻辑。首先“科斯定理”是来源科斯的《企业本质》说到的经济活动的资源配置的两种机制是市场的价格机制,企业家作为资源协调者的组织机制。作者这里自然列举了中国事例,中国作为供应链网络的国家,自然枢纽的作用是很大的,从而说明了传统秩序是需要重构的时候。
继而作者也说到了全球经贸复合双循环,笔者非常认同作者的多层级的结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化产业中国是占据枢纽地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电子技术就是中国和东南亚占据了枢纽地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技术产业,美国是主导地位,中国是从属性地位。这些都是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而成的。于是作者也以中国和东南亚是枢纽地位,以及“全球经贸复合双循环”就是推演出了一种与政策无关的,“全球双循环”的A和B。同时,作者也分析了产业梯次和政策逻辑、安全与成本的问题,去说明一种重构的秩序: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分离,与此同时,也侧重说明了中国在世界发展起到的很多重要的枢纽作用。
来到增补部分的第二节就是说到了数字空间的崛起。首当其冲自然是少不了解释区块链了,区块链在本质山是共识社区,公有链和该链说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共生关系;有了链才会有币,有了币,链才会有活力。如此是可以让我们对区块链有更深入的认识的。如果这样还是不怎么理解的话,作者在“价值观决定着区块链的生死”中就列举了电竞玩家在游戏社区内活动是会用游戏币来交易、支付的。这是因为区块链上的交易是不可篡改的和去中心化的,因此这样交易是信得过的。
之后,作者也谈到了元宇宙、隐私计算与未来。对于元宇宙。作者也独立在三节的未来秩序的隐喻,就列举了俄乌战争为事例,去说明了元宇宙的未来秩序的隐喻。因为作为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俄乌战争的一场元宇宙战争,这是线上线下展开的,最为代表的元宇宙元素就是实时的战场分享。而这里涉及到的战争伦理,自然会让我们认真看待战争的很多真谛,起码很有元宇宙元素的俄乌战争,线上会重新定义线下,但线上也不可能脱离开线下的各种反向约束力,线上线下会是互相塑造的过程,这既是元宇宙战争给予了我们人类未来秩序的隐喻了。
多得这些增补部分,然我们与时俱进,更以开拓的眼光去理解中国在世界的枢纽作用,同时也在其他如数字空间和元宇宙战争的范式反思(典型范例),可以以中国的未来发展是更为稳健前行的。
北京大学史学博士施展带给我们这本厚重的书籍《枢纽》,是可以让我们读者以全新的多维度思维模式其了解中国自古以来的发展的,这种全新的多维度思维模式体现在超越具体学科的限制,调用地理、历史、经济等哲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与此同时,作者也弃用中原和草原的本位视角,在中原、草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个亚区域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过程中,其中笔者尤为欣赏的是关于雪域管理的论述,从而发现了超越于各个亚区域之上的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从而将中国史定位为一个体系史。而这种体系史自然涵盖了以及中国进入近代发展史以来的的成败兴衰,以及新中国以来的伟大复兴之路。因为有目共睹的中国的经济崛起以及其对世界秩序是具有深刻塑造的作用的,犹如世界的枢纽,自然也是说明中国的发展是非常有体系的。
最后的增补部分,这种全新模式的深入讨论,对未来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建设性的探讨,自然也是利于中国体系的稳健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