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进阶之路
娱乐氛围包围下的我们

娱乐氛围包围下的我们

作者: Carly小叮当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10:29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事互联网工作的90后。最近离开深圳回家调整,反思我所经历的事情,本文以短视频为切口,从这里看看目前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思想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先从立意缘由说起吧,我之前经历过一款短视频产品的设计开发,也借此体验了不少APP,具体了解请移步之前的两篇内容。

    2019短视频行业新观察  短视频社区0-1产品设计

    大家反观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打开“抖音”一不小心就沉浸式的玩了数个小时,那些刺激新奇的内容真是吸引人,刷了几百条视频关注了几百个达人明星似乎什么都没有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好像飘飘然的做了场梦。泛娱乐的内容“充实”了我们的休闲生活,不仅仅是短视频,还有游戏,在线阅读,在线视频,在线音乐,社交平台一刷几个小时,为App 的DAU 和留存贡献了数据。对于我们开发APP的人来说,很少考虑它到底能带来怎么样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精神价值,而是找到精准的用户群体,研究用户兴趣喜好,不断地加工内容,运营平台,设计功能玩法留住用户提高使用时长,以数据为导向,在不触犯主旋律的前提下让数据高歌猛进。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流量至上。设计产品,经营流量可以使用户裂变式的增长为平台带来营收和融资,这是开发APP的底层逻辑。而从用户人性需求上看,年轻人沉浸于廉价的社交娱乐中,打发着无聊和多余的时间,排遣着内在的无能感和生活工作压力带来的焦虑,这些诉求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的确存在着巨大的流量池。

    抖音主要内容运营方向

    从更大一点点的视角观察这些现象,我们在背负着生活重担无暇思考,在娱乐的空气下呼吸生存,就像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书里的结论一样:“印刷时代造就了理性思辨的人,电视时代则造就了娱乐至死的人。”而互联网不仅让整个社会的娱乐化倾向变本加厉,而且还在不断蚕食着人们的耐心(不愿深度阅读,思辨理性思考)。

    1、娱乐化的变本加厉

    波兹曼认为,印刷机更适宜于理性思考,电台电视只会沦为大众娱乐,任何有志于知识工作的人都应该清醒,回到书面写作,那才是他们该呆的地方。

    眼下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娱乐至死”的不仅仅是充斥屏幕的流量明星的综艺真人秀节目,肥皂剧,网红直播营销,甚至是央视的节目。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央视新闻主播播用顺口溜段子说新闻;新闻发布却因为某个高颜值的工作人员上热搜;“爱国爱军”频频成为 刷屏置顶的话题...当“严肃”成为一种娱乐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再值得认真对待了。CCTV和凤凰卫视可能是世界上最“娱乐至死”的电视台,因为它们的娱乐也是“严肃”的,那些演员的脸上流行的表情不是微笑,而是忧患和思考。任何媒体是无法“控制文化”,“人”才是文化真正的参与者。媒体的命运不一定掌握在媒体人的手里。在强大的电子媒体面前,人看起来像毫无反击能力,但他们中最孱弱的,也始终拥有最终的决定权——拔掉电插头关掉手机。如果这种娱乐化现象持续下去,那也该思考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的是“过去更美好”,而不是“明天会更好”。“各种各样的专制者们都深谙通过提供给民众娱乐来安抚民心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民众会忽视那些不能带给他们娱乐的东西,所以他们还是常常要依靠审查制度,而且会在意这种差别,因为审查制度就是他们对付某些严肃话语的方式。现在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了,所有的政治话语都采用了娱乐的形式,审查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那些过去的国王、沙皇和元首如果知道了这一点,会感到多么高兴啊。”显然,这段貌似深刻的话也只对了前半部分。以我们正在经历的反低俗运动来说,并没有谁相信娱乐可以取代审查,也没有人因为娱乐而暂缓审查。恰恰相反,“反娱乐”成为了“主旋律正确”的口实,而“娱乐至死”的告示牌上画着骷髅标志,正把我们驱赶到一条全新的乌托邦之路上。这条道路,正如我们看到的,其实和地狱之路一样,都是由鲜花和良好的愿望铺就的。

    2、人们失去了耐心

    同样,在大众获取新闻真相方面,也因为互联网节奏变得支离破碎。体现在:热点新闻发生,微博百度公众号的自媒体在30分钟以内就会迅速发布新闻,获取大众关注。半小时以后就会有观点性态度性的文章发布,大V 发声 ,引发全民讨论站队,热点的演化速度被大大加快。而在5-10年前的纸媒电视时代,热点性新闻先由日报性质的都市报刊发布,至少是经过训练的有机构保障的严肃新闻媒体;1-2周后由《三联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或者日报做整版的专题报道进行全面深度解读。导致的问题就是全民探求真相的基本修养在被蒙蔽和削弱,诞生了很多以新闻解闷儿的人,他们并不关心真相。也诞生了引导营销新闻的人,他们表达态度代替大众思考。目前在微信陆续有深度原创自媒体做严肃新闻,探寻事实但是影响力很弱(还容易被举报封号),缺乏机构化保障。因为大媒体机构一方面具有责任,新闻人的职业素质和理想责任,另一方面是,资金支持,调查事实真相是花费精力金钱探寻的。自媒体下的新闻,不关心深度和真相,关注的是大众观看播放的流量数据,关心的是涨粉的人数和平台接广告变现的能力。(依据粉丝数公众号等自媒体均有报价标准和平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氛围包围下的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fd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