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将《洗澡》一书粗略地读完了,而其中给我留下比较深印象的人有姚太太和姚宓母女,余楠与宛英夫妇以及许彦成和杜丽琳夫妇,今天,就先来说说姚太太和姚宓母女。我对这两个人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主要是我认为他们活得够明白,而这是一件极其难得的事。
先来说说姚太太,她因为丈夫去世而中风,后来即使经过姚宓不离不弃地照顾而有所好转,但却仍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值得庆幸的是,她的神志复原了。
那么,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闲暇时,她与女儿姚宓一起玩类似福尔摩斯的游戏,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推断事情背后的原因。从这点看,这是一位愿意陪伴女儿消磨时光的母亲。在女儿的工作面临选择时,她会与女儿一起讨论形势,并提出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即使女儿与她意见向左,她也不会强迫女儿,从这一点看,这是一位愿意参与女儿生活而又能女儿平等相处的母亲。在女儿的感情方面,这位善于玩福尔摩斯的母亲,对于女儿姚宓与许彦成之间的关系,她多少是有些了解的,但是她却没有任何言语,我想她这是不想给女儿带来压力吧。毕竟许彦成已经有了妻儿,而女儿姚宓对许彦成的感情也不假。让女儿抓住这段感情,就是破坏他人家庭,让女儿放下这段感情,就是不尊重女儿。所以只要她向女儿开口谈起这事,女儿必定面临两难的选择,与其这样,不如期望女儿自己能做出最后的抉择。所以从这点看,姚太太又是一位尊重女儿的母亲。所以如此一位优秀的母亲,又怎能不让人记忆深刻?
现在,再来说说姚宓。有人说,杨绛先生对姚宓是带有偏爱的。我想,或许是吧。而在这篇小说中,有两件事最能体现姚宓的人格魅力。一件事与母亲中风有关,一件事与许彦成的感情有关。
关于姚太太的中风,前面已经提过。现在具体说一说,姚太太中风后,姚宓的未婚夫来找姚宓。千万不要以为姚宓的未婚夫是来与姚宓同甘共苦的,当然也不是恰恰相反来落井下石的。然而,在我看来,姚宓未婚夫的行为比直接落井下石还要令人恶心。他要求姚宓和他结婚后一起去国外留学,而将才中风出院不久的母亲放在姚宓那个很少来往并且家境并不富裕的姨妈家里。我想,如果有机会留学,姚宓想必是非常乐意的,然而如果以牺牲母亲为代价换取这个机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姚宓不仅唾弃了未婚夫的建议,他连同未婚夫一起唾弃了。当我看到这里时,真想为姚宓的做法点个赞。因为从里面,我们既看见了姚宓作为女儿这一角色的担当,也看见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独立——不依附于男人。
再来说说姚宓与许彦成的感情。他们两者对彼此都有好感,尤其是许彦成写信向她表明态度。然而,面对许彦成的信,姚宓没有头脑发热,反而是相当冷静地劝说许彦成不要离婚,用许彦成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女人“好冷静”。其实当看见许彦成的怨姚宓“好冷静”这一处时,我心里还是比较暗爽的,因为我内心深处对许彦成的一些做法还是挺不爽的,当然这是后话。现在反过来总结一下姚宓对许彦成的感情——“发乎于情而止于礼”。那么,从这里我们又看见了怎样的一个姚宓呢?我觉得那是一个心中有道德坚守的姚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