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三省吾身",源自论语曾子曰。巧的是,为毛主席推崇的半个完人的近代大儒曾国藩也是自省的楷模。曾子和曾国藩隔数千年实践自省应是巧合。大儒或贤人通过自省以达成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目的却是一脉相承。
贤人,大儒对自省工具数千年的背书,毫无疑问告诉我们这个工具简单有效。但凡对自己成长有一些想法追求的人应该用这个工具。
我在用自省的工具。每日自省很多次。在自省的过程中,常常怀疑自己。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怀疑,是深入内心,厌恶自己的那种怀疑。是妄自菲薄的那种怀疑。
我常常纠结于怎么样做到自省,但又不会矫枉过正,陷自己于妄自菲薄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自身感受,自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输出不同的结果,有好有坏。输出结果的好与坏取决于自省之人对于自己的认识程度。
如果自省的人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自省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仅仅是个例。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便达到了自省以提高的目的。
自省过程中,如若不能很好把握尺度,可能就会因为一个个例延展到怀疑自己人品,能力,进而厌恶自己,产生自我划清界限的想法,又因其不可实现而痛苦不堪,即陷入了妄自菲薄的泥潭。原本自省是为了更好地做事,做成事。一旦妄自菲薄,对自己产生怀疑,因怀疑而生厌,因生厌而烦恼,因烦恼而不自信,因不自信而不坚持,因不坚持而放弃原则,放弃做事。如此,自省一个很好的工具反倒成了制约个人发展的障碍。
自省工具导出的成事或坏事两种结果,似乎没有明显的界限,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更像是色系中相邻的颜色,处于渐变的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