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毕业十年后,我建议你去参加一次同学聚会。
因为一次偶然的聚会,不久前,我获悉了部分高中同学的现状。一个同学,与白血病抗争数年,后来好了。有个男同学,回到老家小镇开了一家小超市,艰难抚养着孩子。也有几个同学失业在家,啃老。
不过,大部分同学都有不错的成就。有同学去了500强企业,在一线城市买了房;有几位同学进了高校,成为了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有同学做了投行的管理层,年薪数百万。有同学自主创业,早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人生最大的落差,大概就是,才十几年时间,同学已经成为你非常羡慕的那种人吧。我们还在为抢到两块钱的微信红包欣喜,他们竟然已经年薪百万,成为了富豪。
Part 2:
你永远都想不到,十年后,曾经一起在教室嘻嘻哈哈的同学变成了什么样。
1990年,李盛考取了中南工业大学,和同宿舍的刘立荣成为好友。毕业后,两位好友停薪留职,一起被广州小霸王公司聘为技术员。李盛的专业能力强,但恃才傲物;刘立荣天赋稍逊,却工作细心,经常主动加班,受领导器重,很快被提拔。
此后,因为一次工作的严重失误,李盛选择离开小霸王公司,刘立荣却不断升职。2002年,李盛与刘立荣在虎门相遇。刘立荣邀请李盛入伙创办新公司,但被拒绝。不久,刘立荣创建了金立通讯有限公司。
十年过去,李盛仍只是一个技术员,抽着7元钱一包的红双喜香烟。刘立荣却贵为金立集团总裁,开着奔驰600轿车,成为亿万富翁。
Part 3:
有些人能够领跑,有些人被抛下。
知乎上的一个回答说,所谓同学间的差距,并非毕业后才出现,其实从进大学开始,就已经存在。
一种差距,是个人的家庭背景、外在形象;
另一种差距,是个人的价值观、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情商高低,冒险精神。
很多人有个错觉,以为一个班上的同学,就是能力相当、层次相当的人,其实大有谬误。你们在一个班级,只能说明高考分数相近,又偶然填报了同一所大学。同学间的差距,在学校里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毕业后,差距就会可怕的出现。
Part 4:
欲为大树,莫于草争
有一个乞丐,整天在街上乞讨,对路上衣着光鲜的人毫无感觉,却嫉妒比自己乞讨得多的乞丐,这人估计一直就是个乞丐了。
毕业后,有的同学习惯于随波逐流、缺乏奋斗的激情,他们追求的是混日子。你如果只看到这些人,那你的格局也大不到哪里去。
你要看到的是,有的同学有毅力、愿吃苦、情商高,他们愿意继续学习,愿意追赶趋势,积极积累人脉和机会,短短几年间,他们就能实现自我的大爆发。
这就决定了同学之间的差距。为什么同学拥有了你望尘莫及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实现了“指数型成长”。是因为他们摆脱了普通化的生活模式,实现了加速奔跑,所以才能遥遥领先。而“指数型成长”,最青睐性格和格局都非同寻常的人。
性格决定了差距,格局决定了结局。
Prat 5:
世上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当天资平庸的你,又选择了最舒服的那条路,你和同学间的差距,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多数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人与间之间的“差距”,也从来都不是一天形成的。
所谓“同学突然暴富了”,从来都只是一种错觉。你与别人的差距都不是在一瞬间展现出来的,只是一瞬间让你看到5年或者10年间的变化,你会觉得曾经跟你在一个教室读书的同学,突然成为遥不可及的那种人吧。
要在任何领域成为精英,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人们都羡慕那些成就非凡的弄潮儿,可是有没有想到,他们其实大多数也和我们一样是平常人,其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肯花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所以才水滴石穿,终成正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