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第四章:活着为什么之为行义,活见鬼
艺凡:孟子讲完,是不是该讲讲墨子了?
易中天:嗯,孟子行侠仗义,墨子装神弄鬼。
艺凡:鬼?墨子相信有鬼的存在?
易中天:是的。有次墨子生病了,他的学生问,你怎么能生病呢?
艺凡:生病不是正常的吗?为啥这么问呢?
易中天:因为墨子说,鬼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谁要是实行兼爱,做好事,鬼神就奖赏他,让他走运;谁要是不兼爱,做坏事,鬼神就惩罚他,让他倒霉。生病,就是鬼神的惩罚。
艺凡:这么说,墨子的的言行也有不对的地方了。鬼神来惩罚他了。
易中天:墨子当然不能认账,说,我生病,不能证明什么。一个人生病,原因多得很。天气变化啦,工作太累啦,等等。这就好比一栋房子有一百个门,你只关了其中一扇,那贼从哪个门不能进来!
艺凡:这逻辑就不同了。你生病,并不是鬼神的惩罚,那么请问,谁生病就是?一个人的幸与不幸,可能有上百个原因,鬼神的赏罚不过其中之一。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怕呢?
易中天:在墨子看来,人不怕鬼,才可怕。墨子说,现在的天下之所以大乱,就因为人们都不信鬼神,不知道鬼神是“赏贤而罚暴”的。如果相信,怎么会这样胆大妄为?
艺凡:这样经不起推敲。墨子为什么还要讲鬼神?
易中天:为了行义。
艺凡:行义就行义,为什么要怕鬼?
易中天:因为行义太难。行义为使命的,大约也只有墨子和他的学生。芸芸众生,便只能靠鬼神来约束。鬼神是有威慑力的。官员知道有鬼神,就不敢不廉洁,也不敢玩忽职守;民众知道有鬼神,就不敢不守法,也不敢淫暴寇乱。敬神怕鬼,是“治国家利万民之道”。
艺凡:但,鬼神当真“赏贤而罚暴”吗?
易中天:未必。比如墨子本人,似乎就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他和他的学生,过的是最苦的日子。他们的行义,则可谓孤苦无援,人见了不相助,鬼见了不帮忙。于是前面说过的巫马子,便提出质疑。
艺凡:质疑什么?
易中天:巫马子说:先生做那些义事,“人不见而助,鬼不见而富”,先生还做个没完,有病吧?
墨子反问:假设先生手下有两个助理。一个看见先生才做事,看不见就不做。另一个呢?看见先生也做事,看不见也做。请问,先生器重哪个?
巫马子说:当然是后一个。
墨子说:这就是了,先生也器重有病的。好嘛!既然一个助理,无论主人是否看见都应该做事,那么,一个心中充满正义的人,他的行义需要鬼神看见吗?也不需要吧?
艺凡:墨子的鬼神论,其实是对付不义之人的,当不得真,尽管这“装神弄鬼”值得我们敬重。
易中天:至于墨子自己的人生观,就是“万事莫贵于义”。为此,他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奋斗终生。他的救宋,就是义不容辞;批孔,则是义无反顾。
艺凡:做一个正义的人,这就是墨子的人生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