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代县

作者: 文咒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09:15 被阅读0次

再一次出差代县,这是命。

这一次是从大同到代县,车上只有6个人,可能是司机考虑成本问题,没有走高速。中途到山阴的时候遇到堵车,在车上正好拍了这张照片,感觉还不错,草青山远,云淡风轻;晋北的夏天确实凉爽,“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此情此景,最适合抒情。

我坐的车也正好堵在桥上

足足三个小时才到代县,代县不大,这个门楼就在正街,一眼就看到气势宏伟,不愧是古代名郡。道路都是仿古砖,却可以通车,很符合代县的风格。

代县大门-流沱带绕

代县历史悠久,自古军事重地,一座雁门关,一半华夏史,与偏关,宁武关,并称外三关,虽然来代县多次,至今也没机会去过。公元前196年,高祖的第四个儿子刘恒,被封到代国,当时年仅七岁。不敢想象,年仅7岁的他是怎样在这偏远之地立足,又怎样治理他的国家。正直初春,晋北之地还有些冷,身为代国之君的刘恒,踌躇满志,跪在代国国碑之前,立誓要使代国国富民强。7岁之志,宛若惊鸿,为后来成为一国之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便是有名的“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一人有为,庇荫三代,实在令人敬佩。如今,走在文帝走过的路上,2000多年的岁月,代国的土地还是这样的令人感怀。

充满历史感的石板路

周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有的只是道路两侧整齐的三层小楼。旁边的数郁郁葱葱,像列队的士兵,迎接八方来客。

边靖楼正面-声闻四达 边靖楼后面-威震三关

      代县边靖楼位于代县的正中心,砖木结构,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于成代七年(1471)火烧后,增台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重修。1999年代县人民政府又一次大型重修。几百年的塞外风霜,令它铁骨铮铮;守卫北边,使之安宁,便是它的意义。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明代将领唐胜宗、陆仲亨平叛山西的元兵叛乱而修,不得而知。站在楼下,雄伟之势扑面而来,甚是震撼。它的作用听说是在古代用来与雁门关互通信息,相当于烽火台的功能,在通讯不发达的当时,作用可想而知。

      代县除了雁门关,边靖楼,还有一个名胜是阿育王塔。雁门关较远,离代县县城约30公里,边靖楼和阿育王塔则在城里,后者在县城府后院,参观免费,车都可以开进去,很是方便,这点要为当地的政府点赞。因为出差,比较忙,有机会再去看吧,网上倒是有阿育王塔的照片,这里就不发了。我还是喜欢发自己拍的照片,毕竟去过的感觉,自己拍的都不一样。

      晋北在古代就相当于边境,是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过渡之地,多事饱经沧桑。几多风雨几多伤,多少忠骨埋他乡,无论谁对谁错,都是历史,都是我们值得缅怀的中华文明。

相关文章

  • 再遇代县

    再一次出差代县,这是命。 这一次是从大同到代县,车上只有6个人,可能是司机考虑成本问题,没有走高速。中途到山阴的时...

  • 代县小游

    去代县,原因有三:一是看了代县宣传短片,被其诱惑;二是工作实在太累,想放松一下;三是朋友的盛情邀请。好吧,...

  • 旷世奇才,横穿中国。(4)

    2018.7.27日。代县27℃。 参观了代县古城墙,古城墙保护的很完整。后期也在修缮中。推开厚重的大门,踏着石阶...

  • 我爱你

    代县,我爱你 爱你端庄的群山 爱你潺潺的流水 爱你炙热的六月里 清凉的微风 温柔的细雨 代县,我爱你 爱你静谧的夜...

  • 柳梢青•代县文庙

    柳梢青 庙门开早,祥安深院,晓晖慈照。几个游人,穿行堂殿,仰瞻凭吊。 痛思年少时光,恨未享、先生传教。贱类哀怜,而...

  • 走近明代县衙

    早就知道叶县县衙的名气,一直无缘走进去这所古老的县衙游览了一番,近日有缘得偿所愿,有机会走进这座明代县衙。走到县衙...

  • 我手机里的12张照片

    这两天回了乡下老家忻州代县,条件有限,连网络都不太通畅。 代县是我姥爷的故乡,他的弟弟以及弟弟的孩子们常年生活在那...

  • 是谁赋予了“村霸”为非作歹的权利?

    忻州市代县阳明堡镇海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德福、村长郑建堂长期欺压村民 本网讯 据村民反映,代县阳明堡镇海子村村民由于...

  • 说道我的家乡

    小学时候发过一本课间读物《可爱的代县》,挚爱语文却是不硬细看文字,浏览了有图片的小短句,记下了代县的鼓楼与应县的塔...

  • 山西行之四~访古晋王祠

    从大同出发,沿二广高速南下一马平川,越朔州界穿雁门关,入住忻州代县,计划参观雁门关军塞。既至代县,晩间转了转市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遇代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jm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