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