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办案时会使用一些软件,搜案例,查法条,根据不同条件了解判决结果的数据分析,感觉在民事案件中起的作用不明显,但对刑事案件办案的指导作用还是有一些的。有机会跟法官聊天时了解到,他们在工作中也会使用一些类似工具,互相交流一番后,纷纷感叹,智能时代来了,我们法律人还是不是那么不可替代。
静下来想想,个人对于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位置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倒没有那么强烈的危机感,倒是特别担心滞后的立法工作如果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技术更新,人们要如何在这个世界自处和共处。
虽然现在立法水平提高了,五年计划中明确体现了法律、政策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保证立法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前瞻性,但由于立法工作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天生注定是滞后于社会现实的。
司法解释有点象给计算机程序打补丁,只要出现了新的事物需要把它纳入法律框架,当补丁不能解决问题时,法律就必须全面升级。
智能时代,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新技术一旦出来了,会不会推广普及只看市场需求,法律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挡它前进的脚步,或者去阻拦别人不去学习它使用它,而只能去规范它怎么使用,比如使用人的资格、使用的程序、如果使用给人造成损害如何承担责任,等等。就象去年引起争议的转基因婴儿一样,科学家要探索未知领域,个别父母希望孩子能没有缺陷,孩子出生了就塞不回去,整个人类社会只能思考如何与他们共处,如何避免或弥补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如何惩罚未经许可就做这种惊世骇俗手术的医生。
再往前想一步,如果有一天我有一个智能化程度极高的机器人,帮我处理任何事务都让我觉得比我自己做都放心,我能不能授权它全权代理我?它签署的文书或通过电脑系统做出的指令是否有效?我死以后,它是我的遗产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能不能把财产留给它?它有了财产以后,能不能自己开公司,能不能聘请自然人为它打工?
以现在的眼光看,我买的机器人只能算我的财产,我死后它就是我的遗产,但它迟早会跟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和机器人的意识觉醒发生冲突,到那一天,机器人为自身争取权利的事也许不只是发生在电影里面。
一旦我提出的上述系列问题在未来某一天经过国家法律规定给予了肯定,人类与机器人就必然成为共处于一个世界的两种生命类型,这个趋势我们阻挡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