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本01心理诊断技能

第二本01心理诊断技能

作者: 一米的部落格 | 来源:发表于2022-04-19 13:48 被阅读0次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咨询室、正常社交距离

2、接待方式与语言。请进、请坐……

3、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得到哪方面的帮助。“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您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是否能帮助。

5、说明保密原则。保密内容: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咨访接触过程;没征得求助者咨询师不随意透露上述信息,不可打探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保密例外,求助者同意可透露;司法机关要求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咨询师的伦理和法律诉讼;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虐待儿童、老人;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可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6、说明心理咨询性质。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过程。

向求助者说明,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的解决的。

7、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确认他的执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标准,有权中止咨询;

义务:如何向心理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共同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如有更改事先通知,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心理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按规定缴费。

8、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二、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

摄入性会谈

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二、确定该提问方式

三、倾听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常用方法: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

释义也称内容反应,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操作方法: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操作方法: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强行迫使他停止会谈,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

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

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五、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归类)

具体操作:在咨询中,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一般情况下,不能做详细的笔录,非经求助者同意也不能录音和录像,只能按以下项目做简单记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再次重申保密原则;

会谈法

简介:一种有目的的交谈;

要点:听比说更重要;态度持非评判性,态度中性;区分和鉴别,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作程度上的区别。区分情绪或想法和行为,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

种类:摄入性会谈、鉴别性会谈、治疗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应激性或危机性会谈;

最常使用摄入性会谈方式:背景资料采集法,包含人口学资料、、求助的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现在及近期的状况、对家庭的看法、早年回忆、出生和成长、健康及身体状况、教育及培训、工作记录、娱乐、性欲的发展、婚姻即家庭资料、社会基础、自我描述、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对未来的看法、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会谈提纲:外表和行为涉及问题,求助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给人的一般印象如何,外表打扮是否整齐、清洁、衣着是否符合求助者的背景和现状、有没有特别的装饰、有无明显的身体缺陷等;交谈过程语言特点涉及问题,语速、会谈直接还是小心谨慎、是否犹豫、有无语言缺陷、是否咬文嚼字、健谈还是不健谈等;思维内容涉及问题,有无不断抱怨和纠缠不妨的话题、有无观念不集中、有无幻想错觉恐怖执著等现象;认知过程及功能涉及问题:各种感觉有无缺陷和损伤, 能够集中注意力于手中完成的工作、时间任务空间定向能力如何、能否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方、能否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等;情绪涉及问题,心境如何、情绪表现是哪一种,痛苦冷漠气愤易怒焦虑等;灵感和自制力涉及问题,对自己就诊的目的是否判断正确, 对自己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对自己精神状况有何想法。

摄入性会谈中怎样提问题:开放性提问;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求助者可接受、有效性、积极;

初步诊断

一、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内涵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的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二、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根据郭念锋心理健康水平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

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在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性心理问题。

三、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确定工作范围。明确自己的胜任力、理论上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神经症性问题、对精神病性问题智能机进行有条件的辅助工作、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一、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以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心理诊断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群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院原则,  分析求助者自制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租者情绪是否有泛化,若已泛化,需分析泛化的具体表现;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工作程序

1、临床资料的核实;

2、评估求助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

3、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本01心理诊断技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km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