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登览诗的作法①

登览诗的作法①

作者: 疏雨圆荷 | 来源:发表于2023-06-11 20:39 被阅读0次

    《古典文学知识》2014年第二期

    作者:徐晋如

    登高能赋,是中国古代对文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如果把国诗按题材排一个序,登高览胜的诗,一定排名比较靠前。  

    这是因为,国诗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天然地就有“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 。

    览夫江山胜概,极目绝景,人生种种情绪,纷至沓来,常觉景语皆情语,偶有奇思妙句,备极隽永,写眼前景而翻出新奇,这样的诗,往往得到大多数读者的一个共鸣,故而从古以来,不乏作者 。

    明清易代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对他的外甥徐乾学说过一句话:“有体国经野 之 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

    但我们看历代登览名作,未必尽出乎儒门情志,顾炎武的观点是否有偏颇?  

    该如何判别什么是登览诗中的佳作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从具体的作法入手,看看古人是怎样处理登览诗的构思的。

    明代的李梦阳,曾经就登览类的律诗总结出一个公式,很值得初学者学习:

    叠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细,此最律诗三昧。

    如杜“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 。  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  

    前半阔大,后半工细也。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前景寓目,后景感怀也。

    李梦阳的意思是,创作登览诗时,往往容易用赋笔较多。 

     赋,是 铺陈的意思,赋笔多,就是单纯的写景之笔较多 。  

    按照钟嵘的说法,“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  

    所以要把写景与感怀结合起来, 这是所谓“叠景者意必二”的意思。 假如律诗的中间二联都是写景,那一定要善于变化,如果一联写得阔大些,另一联就要写得工密细致些 。 这是天地万物阴阳相济相生的道理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登览诗的作法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lf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