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炼狱之门

炼狱之门

作者: 海纳有容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10:28 被阅读110次
    炼狱之门 炼狱之门 炼狱之门 炼狱之门 炼狱之门

            此时,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明天的考试只是口语、美术等专门考试,是上天堂?还是进炼狱?大局己在今日锁定。930万人的命运,将在随后的两个月内决定。改卷—评分—分类—投挡—录取—通知—报到,学生们像信件一样,会被分门别类投递到不同的地方,他们的今后的命运将由此而不同,一旦接到“录取通知书”,他们又将在新的航道上开始独立的航行,在那儿开始他们新的人生旅程。

            可是,迎接他们的新航道两岸的风景,将会如何呢?

            似乎不怎么美好。

            最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称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近代大学,不仅没有建立起近代型大学,而且也远远落后于传统书院制度。实际上,无论是近代大学还是传统书院,重要的并不是大学制度或者书院制度本身,而是大学和书院的主体,即知识人。 有了以追求知识的知识人之后,这些制度就自然会产生和发展;而在缺少知识人的情况下,最好的大学和书院也只是一个身躯居所,而不是心灵的故乡。

            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国维纪念碑上题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视为中国理想中大学的精神,此碑在经历过文革的劫难后𣵾没尘沙,撰写人已凄然离世,残碑却居然奇迹般地留存下来,于上世纪80年代得以重新塑立。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海宁王先生自沈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碑文虽斑驳遗存,但校训已被腰斩,精神,已是荡然无存。

            而这样的精神,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过昙花一现。

            那时,刚经历过文革浩劫,整个民族痛定思痛,寻求新的道路,力图把被颠倒的一切重新颠倒过来,教育与大学,正是开路的先锋之一。小平复出后,自告奋勇抓教育,并在1977年召开的第二次教育工作会上吸取了大家的意见,拍板推迟入学,恢复高考。而且小平看到依然苛刻的政审条件,连说3个“繁琐”,大笔一挥全部勾掉,批下:“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通过刚刚恢复的高考和几十年来少有的公平竞争进入校园的这些老学生们,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和时间,都想把被耽误的时间和青春弥补回来,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的前途充满憧憬,怀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而在浩瀚的书山学海勉力攀行。那时的中国,国门才刚刚打开一条缝,仍然是比较封闭和落后的,禁区虽然很多,但思想却很活跃,大家都在努力的把那条缝挤得更大一点,试图努力看清外面的世界,看清祖国的未来。 

            当时的校园内,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各领风骚,学生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关注现实,勇于批判。各种社团和自办的刊物比比皆是,各种竞选积极参与。那时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分配去向,考研捷径,升官发财,而是人类的前途,国家的命运,大有一种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这个年代的学生虽然幼稚,虽然懵懂,虽然桀骜,但却单纯、诚笃,厚朴,是具有理想,具有情怀,具有担当的一代。

            而八十年代,也正是一个中国大学精神中兴的时代。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各种偶然与必然的原因,由于大学的扩招,由于势利的入侵,欲望掩盖了精神,现实摧残了理想,权利控制了思想,大楼埋葬了大师。今天的校园,一如喧嚣的市场一般充满了金钱悦耳的声响,充满了精巧算计的心机,充满了虚伪现实的考量。

              回首当年的大学,刚经历过十年浩劫,设施陈旧不堪,教师青黄不接,走的还是泥土路,住的是老旧屋,食堂的饭菜就那么不多几个,而且因粮食供应有定量,有搭配,还得啃窝窝头和馒头,冬日的寒风钻过破旧的木窗,吹透单薄的衣裳,许多人耳朵与手上都长出了冻疮,生活十分的清苦,但学习的作风十分踏实,求索的精神十分亢扬。

            环顾今日的高校,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大楼巍峨,道路宽敞,灯火明亮,空调驱离寒暑,泳池波光潋滟,春来莺飞草长,秋月倩影成双。只是,鲜花丛中,难觅苦读的身影,大楼巍峨,只是图有其表,道路平直,无需艰难跋涉,灯火通明,不再挑灯夜读。高等教育自八十年代由事业转而成为一个产业,许多学校已然成了公司,办学不是为了培养,而只为把家长的钱包掏光。现如今,每年招的博士,硕士是达到了50多万之众,远超80年代一年的本科录取数量,高学历虽然大量生产,人才却没有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索然,只是对文凭这块敲门砖感兴趣,只是被大学的金字招牌光耀,但这块板砖的份量在缩减,招牌的色彩在黯淡。请留意一下那些官员的学历,基本都是博士硕士,但这学历大多是“买”与“捐”来的,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投入学问的象牙塔,而是沉浸于仕途的无间道,他们其实承担不了这顶帽子的份量与荣耀。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证明验明了,中国今日的文凭,也如宽松的人民币一样,大大地贬值了。

            因为文凭的贬值,因为读书致贫,高考的报名人数在逐年下滑。看统计今年有11个省区报考人数有下滑,而江苏、安徽、北京、辽宁省相较于去年报考人数有了明显的下降。只有咱们贵州的报考人数一直保持增长。2017年贵州报考人数41.19万人,比去年增加近4万人,且9年间贵州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增,增长人数超过13万。

            在今天的高考结束后,又有几百万人会投进这闪烁金色光环的大学之中,这几百万的莘莘学子将从大学得到什么呢?四五年的光阴,他们又将如何度过呢?

            考试,考试,仍然是考试,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课堂里死记硬背,考级,考研,读博,出国,求职,这是他们未来的必由之路,中间如能当上学干,未来的道路又会加分不少。只不过回首一望,几年的时间又白白的蹉跎,爹妈的钞票又打了水漂,最后去找一个工作,薪水尚不如一个木匠和技工高。今天在交通台听到这样一个笑话:今天考上大学的,必须要和那今天不报考和没考上的同学搞好关系,将来大学毕业后好去他们公司打工。

            这又是新常态下的读书无用论了。

            前一段看过昔日安顺师专教师,退休北大教授钱理群一个谈论今天大学和大学生的视频,他认为,大学的行政机构已完全复制了僵化的官僚体制,教授已沦落为仆从,而学生,更多的是老谋深算的青年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下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对今日的大学与大学生,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和悲哀。

            不过,在一个民族都没有理想的时候,怎么能要求这群青年们有理想呢?学费的昂贵,就业的压力、房价的高企、公平的缺失、通道的狭窄,拼爹的无望,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们未来的路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让学生不现实,在这现实的世界,哪里有他的出路呢?这,不是他们有问题,而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的中国梦,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方向。

            可是,今日中国之大学,能担当得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吗?今日中国之大学生,能肩负起未来的责任吗?

            这能怪学生吗?不能,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人,这一切的根源应该是大学出了问题,是大学的教育理念出的问题。是这渲染功名利禄的教育,让学生们只注意低头俯视狭窄的前路,而不是昂首眺望高远的蓝天,大学已不是原来那样是天堂之门,而变成了炼狱之门,只有少数人能够秉持着自己的信念,不懈跋涉,从中涅槃,更多的人只是在其中蹉跎,在其中沉沦。

            今天考试结束后,肯定会有许多学校的学生把课本、复习资料撕成碎片,从高楼抛下,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雪花一样覆盖校园,如柳絮一般纷纷扬扬。春天就此而远逝,炎夏从今而骤降,别了,中学;别了,高考,从今天开始,人生将转到新的方向,前路漫漫,何方是正道?前路茫茫,何处是故乡?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对此说得很好。

          “现行教育体制所做的最丧心病狂的事莫过于让学生对于读书、学习这件原本美妙无比的事深恶痛绝,更消灭了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知欲望,消灭了人对权威对所谓真理的怀疑精神。只要你把教育者想让你知道的、想让你学到的所谓知识学好、用足,就能让你走上成功路,反之就有被淘汰的风险。这也极大程度上延续并促进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那就是对于考证评级、升官发财有用的事,无所不用其极;而对于现实利益看似无关的事,则毫不关心。若是读书带不来黄金屋、颜如玉,则永不会读。当考试结束,所有和考试有关的书的最佳归宿,不是废品收购站,就是火海。”

            “不管高考多么残忍地阉割着我们的青春,当闯过了那道独木桥,我们都有理由庆幸,总算还有那么一个机会,让我们被摧残的心灵重新焕发希望之光。请牢牢记住,我们是上了大学,而不是大学上了你,当继续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可能,我们就没有理由让自己继续愚蠢下去”。

            是啊:“让我们被摧残的心灵重新焕发希望之光”。今天的大学之门,早已,也不应再是天堂之门,他应该是树立人格,汲取知识,储备技能,锤炼教养的地方,即使是一个炼狱,也应该让人在其中百炼成钢,决不应该是世故的土壤和世俗的名利场。

            如果一切都毫无改变,这无疑是中国大学的百年之殇。

            不要冀望于客观的改变,关键在于改变你自已,今天的大学就算是一个练狱,你也应在其中汲取精华,扬弃糟粕,健康地成长。

            高考,这一个炼狱之门,今天,在一个选择多元的社会,它已不能完全决定你的命运,更不能根本改变你的命运,真正能改变你命运的,是你能够保持一颗求索的心,顺应前进的潮流,把握正确的方向。

           

           

           

    炼狱之门 炼狱之门 炼狱之门 炼狱之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炼狱之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mz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