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或许可以设计出超前完美的制度,但是如果没有与当下环境下的民众行为,社会模式配合起来的话就难以运转。
在七八十年前,张纯明先生曾写过一本书《中国政治二千年》,书不过几万字,却以高屋建瓴之势分析中国政治情景并试图开出药方,制度可以模仿,精神必须自己培养。其中有很多对今天的中国进行改革反思仍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1.
为什么不能盲目模仿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亡,中国急于打破旧制度,模仿西方,但照搬西方的制度却实际作用有限(写作背景),其原因是一并未从细节源流处解决中国的固有弊端(在绪论中儒教的政治哲学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主义)和实际需要
原因二:一定的经济与政治相契合的,但在当时中国政治上没上正规,经济建设难以发展好西方的制度与生活和社会组织理想是相契合的有其内在逻辑,由地理环境促使经济发展,商业发达的结果是中产阶级的出现,又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民族国家的产生,于政治法律观念进入了现代。但反过来,我们的政治经济还是“中古”式的。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经济制度大体上并没有脱离“中古”的色彩,我们的政治表面上是新的,而事实上依然是旧的。事实不允许我们把经济政治建设分为截然两事而规定先后的程序。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须兼程并进,双管齐下。(余论)3社会风气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制度可以模仿,精神必须自己培养,西方人是先有了某种生活习惯,然后才产生某种政治法律制度与文化现象;所以两方面是一致的,是殊途同归的。而我们的困难问题即在一方采用西方的制度,而他方则有几千年所沿袭的旧习惯;两方面是不一致的,是冲突的(第六章)
所以说制度的设计在借鉴先进制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需要以及从民众行为社会观念角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环境。
2.
士人政治
中国士人政治,张纯明先生看到了士人政治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也指出存在很大的弊端:
存在着唱高调和贪污。从崇尚文字到崇尚文章,就有一个大毛病,不务实。 文人说客都喜欢高调,中国人还喜欢互相倾扎,搞窝里斗。但中国国民知识低,政治训练少,很多人利用士大夫的高调,从而影响国家安危。
3
关于贪污
中国传统家庭制容易养成贪污,一家上有老下有小,家族庞大
而且民众清廉的观念没有形成,两袖清风实际上并不被普通大众看好
关于这补充的是:
封建礼法所缔造的等级消费制是贪污腐败的拉力
不断恶化的财政困境使贪污行为“积累莫返”
不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致休制度让朝野上下趋利若鹜、敛财自保
明代中叶以后,士大夫趋权附势,久已相习成风,黠者献媚,次亦迫于避祸而不敢独立崖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