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
战国·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周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
“人定胜天”现在最常见的解释是:因为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人的主观努力,一定能够克服自然阻碍,改造自然环境”,能够战胜大自然。可以战天斗地,征服、改造大自然!个人认为这种认识,过于夸大人的意志力量,是典型的人本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理论,有些狂妄。
看上面的引文就能发现,“人定胜天”是由“人强胜天”逐步发展而来,经历几千年,各个哲学流派都有其自己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汉语的魅力所在。下面我们来一一罗列对照。
先秦
道家的老庄思想夸大了自然规律的必然性,“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属于完全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早期儒家的孔孟思想也认为天有意志,并主宰天地人事,属于过分的尊崇上天,屈从天命。
荀子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合适。首次提出“明于天人之分”、“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辩证观点,明确划分“天职”与“人治”, 他指出“天行有常”,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既不具有目的性,也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又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应该“错天而思人”。人类能够根据对于天、地的认识来利用自然,称为“能参”。即人类能够在实际活动中从“畏天命”转化为“制天命”,参悟并参与自然的运动变化,把自然力量转化为人所用。这就是荀子的“人定胜天”理论。
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对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为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的天人之辩奠定了唯物论的思想基础。
儒
原本是儒家提出来的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也就是《大学》里面讲的“明明德”、“止于至善”的意思。上天使人类的统领者,人只能顺应、感应天,不要妄想超越天,更不能对上天不敬,要心存敬畏。这里其实是把“天”人格化了。
古时候皇家祭天地、祭泰山等活动都是这种思想。再后来发展到一出现星辰异常、天降异象、天降祥瑞等等,就是有大事要发生,都是上天给予人类的预警。也有很多人利用这种学说造反或自我安慰,从陈胜吴广反秦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都搞过这一套。
天人合一,又说人定胜天!岂不矛盾?其实不然。
发展到汉代董仲舒,尤其宋代程朱理学就把人定胜天解释的很清楚了: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安守自己的本分,不要有逾矩的想法。皇帝是上天之子,就要好好治理天下;农民就好好种地;军人就好好打仗卫国;女人就好好在家带孩子刷炕;都不要有非分之想。人心安定了,就可以感应上天,得到上天的垂怜,从而达到战胜困难的目的。
现在的儒学也沿用这套理论,稍微换了个说辞。央视前主持人陈大惠说:儒家讲的“人定胜天”,人就是我们社会上的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人心;定,安守本分,他定在这个位置上,他是他,而且他定,不做妄想;胜天,就是人定这个力量,能够胜过自然界的力量。你看人在自然界很渺小,但是人心安定,安定有个标准就是安守本分。这力量就是和谐,和谐的力量能够胜过自然界的力量。
佛
人定胜天;人指人类。定指禅定。胜是超越之意。天乃此天,彼天。人定胜天就是说人参悟到达禅定状态后,能够突破自己所在的空间维次(即此天),观照到其他的维次空间(即彼天)。这里的“定”,跟“戒定慧”的定是一个意思。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进入很深的禅定中,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超越此天,观见彼天的意思。
禅定怎么解释,是个什么状态?其实真的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词典解释禅定“佛教中的静坐默念;又名三昧,也即止观”;“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等等,其实都不是究竟义。也有称其为 “楞严大定”的,但平常人还是搞不懂的。
《楞严经》中,佛问二十五位大菩萨:“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这里的三摩地也是指禅定的境界。二十五位大菩萨各述圆通,各有各的方便法门,各各都不一样。
连佛菩萨都是各有各的看法,何况咱们肉体凡胎呢?权且理解为达到完全无我的状态(即佛家讲的“空”),就超越了我们所在的这个天,到达彼天。
佛家讲的天,用现代科学可以方便的理解为“空间维次(维度)”。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十一种空间维次。比如,我们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的。而有的生物就生活在一维空间(一度空间),二维空间。还有四维、五维、.·····多维空间。佛经中讲,像这样的“空间维次”是无量的。
佛说的二十八层天,十八层地狱,也是说空间维次的不同。另外,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世界里面有微尘,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之中有世界,重重无尽。《楞严经》说“一毛端现宝王刹,微尘里转大法轮”。就是说大能容小,小能含大,等等。都是讲空间维次的。
佛陀讲的人定胜天,其实不论是用世俗谛还是胜义谛都没那么容易用语言讲透彻,只能去悟。再讲就把我自己也绕晕了。佛曰:“不可说,一说便是错!”
道
这里有必要先插一句,解释一下道教与道家系统,严格意义上来讲道教是不存在的。张天师的系统是“五斗米道”,提倡三教本一的王重阳是“全真教,专门传承老庄之道的是“楼观台“......等等,比如在改奉全真之前的楼观台是根本不承认有太上老君的......等等,教义教理完全不同,也完全无法统一。在这里,为避免犯错只好笼统的称为“道家道教体系”。
道家道教体系其实并不讲天人合一,讲“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是修行有成者的感悟,也是有志于修道者的目标。修行有成,长生不老,升级为神仙;升仙之后还是可以继续修炼的。我即是天,由我即是由天,由天即是由我。人定胜天等于是说人一定要超越自己。
修仙、丹道的传统其实都体现了道家道教体系下,是认为人可以自主命运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超越上天的主宰,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所以“人定胜天”。
易
《周易》有“天、人、地“三才”之说。人定,其本质上是人心安定。胜天,即高于“天”,超过“天”,可以理解为“重于一切”或“高于一切”。人定胜天”可以解释为:“人心安定,按照人道的规律行人事,这是比天都重要的,人心不安就会出乱子”。
人心安定,于个人,可以创造内心的和谐,获得身心的和谐健康;于家庭,可以做到长幼有序、家庭和睦。于社会,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仁、礼、义、正四德具备,就不需要再用《周易》占卜了。
这里讲的天,与佛道儒实化、人格化的天又有所不同。是虚化的,可以理解为“天道”。三才各行其道,天道,地道,人道。各有各的规律。各按各的规律运行。
结束语
各家有各家的理论体系,一个“人”字,一个“定”字,一个“胜”字,一个“天”字每个字都可以有无数种解释,只要你符合自己理论体系的基本逻辑,说得通,就自然会有人认同。当然,不论哪一种,也一定会有人反对。
经历数千年,各家各派的思想为谋求自身的传承发展,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其实已经很难分清界限。就像城隍庙里供着菩萨,孔庙里供着玉帝,三教合一已是主流。对于人定胜天怎么理解已经不再重要,怎么做才重要。
其实还有很多古话我们都理解有误,譬如说“仁者无敌”。孔老夫子讲的是:“真正有仁爱之心的君子是不会有敌人的。”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人人都是风清扬、扫地僧。诸如此类的话题很多很多,充分体现的汉语方块字的博大精深。有兴趣的小伙伴儿,可以下来与我一起继续挖掘,共同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