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驾崩后,由他的儿子姬诵即位,即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就由周公旦代理朝政。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周公的几个兄弟的不满,尤其是蔡叔和管叔。他们在封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要谋权篡位。谣言很快就传到了朝廷,很多人都对周公产生了怀疑,周成王也不例外。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38640/8d474c862ce5e467.jpeg)
面对这样的局面,周公波澜不惊,他首先去找德高望重的姜太公和召公解释,表明自己没有谋逆的野心,得到他们两人的支持。然后东迁,离开王宫回到属国,暗中调查流言的源头,待时而动。周公预感到散布谣言的人有谋反的可能,于是悄悄做好应对措施。
果不所料,不久后,纣王的儿子武庚带领殷商旧民,拉拢蔡叔和管叔,联合东夷族等原来商朝的附属国,一起反叛周朝,想要光复商朝统治。周公上报朝廷,重新得成王和众大臣的支持,统领大军东征平叛。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周公不旦平定了叛乱,而且顺便灭掉了东边五十多个部落和小国,使得周朝的国土扩大到大海边。后来因为周公的功绩卓越,周成王把鲁国封给他。
周公对流言蜚语的处理方法堪称经典,他能够不被流言影响,并且冷静下来积极应对,迅速找到流言的源头,把它处理干净,甚至利用流言作为人生的跳板,用具体行动重新获得外界的信赖。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38640/bcd30d8cf70c4ddd.jpeg)
相对于周公,项羽的军师范增就显得十分笨拙,最终被流言所伤。当初刘邦和项羽争天下,项羽方面因为有范增的出谋划策,把刘邦打得节节败退,形势极为不利。刘邦的坐下谋士陈平就建议使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他先向刘邦要了上万两黄金,用来贿赂项羽手下的文臣武将,然后在项羽的军营散布谣言,说范增是为了让项羽加速灭亡才要急着向刘邦进攻,以快速消耗楚军的战斗力,然后给刘邦可乘之机。这项羽居然真信了,就对范增起了疑心,说了一些很伤范增的话,气得范增拂袖而去,最终死在回去老家的路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38640/07ae29b1bcc7c0d5.jpeg)
这就是应对流言蜚语的鲜明对比,周公积极面对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破解了流言,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而范增却在流言面前失去冷静,被情绪左右,最终导致功未成而身先死,可谓下场非常悲凉。
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并非无道理,它考验了一个人处理的能力。内心强大的人能够面对流言从容冷静,而玻璃心的人被流言割得满身伤。其实,流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面对流言的勇气以及处理它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