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908421/c4255f7432c75cce.jpg)
回到办公室,Stone快速地浏览邮件,及时处理了一些紧急重要的事项。手头事情多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很好的时间管理,通常要把他们按照四大类来区分应对,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不重要。那就会很清楚地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什么可以不做。10:20他就要开始去和客户开会了,一直要到13:30。每次客户访的行程都安排的很紧,所以午餐时间也就变成了开会时间,公司叫外卖进来,大家边吃边开会。多年来,Stone早已习惯了没有午休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8421/45e0da4cf06bad7c.png)
当Stone进入会议室的时候,客户已经开始在喝咖啡了。两位男士,一位女士,分别是客户端的Contract Manufacture Manager, Engineering Manager 和 Quality Manager。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彼此介绍,问候,交换名片后就算认识了,当然了他们之前是有过邮件和电话交流接触的,彼此也从别的熟人那里听说过对方的一些“八卦”的,这家客户内部一般都是这样评价Stone的: 和他合作省心,对人热情。是的,每次客户来访,Stone会事先把客户关心的问题点都准备好了答案,双方沟通确认起来就相当的轻松,原来计划两天的日程几乎就在一个三小时的会议内搞定。剩下的时间,Stone会安排这些老外去尝试川菜,湘菜,粤菜; 会带着他们去华强北,罗湖商业城; 会带着他们去坐地铁。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8421/420cfec6bebd4a04.jpg)
不走寻常路线的他,给客户的中国行带来了工作之外的享乐和收获,吃了美食还能大包小包地给家人朋友带礼物回去。所以,多年来很多客户都成了Stone私交朋友。
确实,很多人接待客户时总是太过谨慎,以为老外只喜欢牛排,以为老外不喜欢逛街买便宜货,以为老外不喜欢体验中国的风俗,他们错了,那是因为他们不懂老外。有过多年海外经验的Stone在这些方面恰恰迎合了客户的心理。首先,那些老外也都是是公司里的上班族,对于不少人来说出趟国确实也是件稀罕事,谁都想多接触些新鲜的事物,谁都愿意在日后的茶余饭后和家人朋友“摆个龙门阵”侃侃当年的中国行,啥子中国的各种菜系,啥子中国丰富的电子产品,啥子中国发达的轨道交通。其次,谁都想带点礼物回去给家人朋友。再次,没有哪个人愿意: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来到中国,吃几顿与他们老家相比根本就不正宗的西餐,在供应商会议室坐两天,五星级宾馆睡两晚,再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回去,都没啥子值得记忆的经历。还有比较关键的是,大多的老外平时在家的生活都是比较简单的,经常抹着黄油夹片奶酪吃两个干面包,喝杯咖啡或牛奶,凉拌点沙拉就是一餐。一家人出去下趟馆子那可是件不小的事,要提前订座,还要很正式的穿衣戴帽,关键是一般也不会点“大餐”。毕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拒绝享受生活的。顺理成章,工作也做好了,私人生活也丰富了,关键是大大促进了公司和客户间的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8421/78a9c71f260e765d.png)
记得,有次来了几个巴西的朋友,他们就是对中国充满了各种好奇,尤其关于吃喝玩乐。巴西的豪放那是大家都有所耳闻的,Stone更是了解他们,因为他在巴西亚马逊呆过两年。他们到深圳的第一天晚上,Stone就带他们去吃湘菜,没想到他们还挺喜欢的,虽然是人生第一次。尤其对那份大盘田鸡,吃的很欢,其实在他们国家是从来不吃那类动物的,Stone偷偷地乐。吃完了,他们问Stone那个菜是啥肉,怎么那么鲜嫩,当知道自己吃的是青蛙的时候,四个人几乎都把眼珠子蹦出来了,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居然今天吃了Frog, 那种一跳一跳,呱呱叫的两栖小动物,那个东西还那么美味!当然,Stone事先是知道他们的宗教信仰类型的,否则不敢搞这种“恶作剧”。不出所料,后续来的巴西人主动提出来让Stone带他们去吃那种小动物做的菜,因为上次的那几个同事回去后讲出来的“精彩”故事占尽了风头。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不起眼的东西,对于异国他乡的人来说也许就是一种稀奇物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8421/85e275ea4ce88d7a.jpg)
今天到访的这三位客户代表中,两位男士是来自英国的, 那位女士是马来西亚人,他们本次出差的任务侧重点有所区分,Contract Manufacture Manager Steven主要关心供应商的运营能力和产品成本,Engineering Manager Johnson主要关心供应商的工程开发及维护能力,Quality Manager Celia 主要关心目前这款产品开发的品质管控计划和实施状况。三个角色里,偏技术的Johnson和Celia 是相对好“对付”的,他们要的就是些相关文件资料,几乎都是供应商和客户间可以公开的信息,Stone可以安排项目团队里对应的成员来配合应对,只需要稍加“掩饰”; 更多的客户应对技巧,Stone需要用来接洽Steven,因为这个人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可以决定给供应商下单的数量,甚至可以影响到后续有什么项目给到供应商,所以他到这里要拿到的数据和对供应商的评价对于Stone及Stone的上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8421/85c45e2b6af11921.jpg)
现在的制造业利润越来越趋于透明化,而且客户总是一个劲地压价,要想保证公司的正常获利,必须要在一些相对隐蔽的方面做一些数据的“特殊处理”,比如模治具的成本,注塑冲压的生产周期,组装线的流水节拍,原材料的损耗,管理成本等等,报给客户的值和我们实际的值之间的差就可以算成利润的一部分,虽然说起来不大光彩,但确实是实体制造业赖以生存的一种手段,一种大家默认的规则。Stone负责过的项目中,曾经有一个手机项目在这类数据的处理方面让他记忆犹新,当时那家手机品牌客户以很大的力度压价,在开发阶段预算下来Stone他们公司基本没法在那款新产品中盈利,但是客户的项目不能不接。那个项目是由Stone所在的公司和另外一家企业H公司同步开发,当时通过渠道Stone了解到H公司用的注塑机性能相对差一些,模具开发能力也相对弱那么一点,H公司报给客户的注塑周期是42秒,而且客户现场测过。俨然客户就把42秒定义为一个心理目标,同时做到对Stone他们公司绝对保密。Stone他们给客户报价的时候就用了40秒作为成型周期,客户当时就欣然同意了,而且他们觉得Stone他们公司技术实力确实相对比较强,实际情况是Stone他们的真实注塑周期是20秒,在大量生产的时候经过改善直接就降到了16秒。那个项目,Stone他们公司总共生产了近500万套产品,每套里有四个主要注塑件。所以,每次客户要去亲自看生产现场的之前,公司的人必须要对生产参数进行 “矫正”,不能让客户发现端倪。这就是制造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8421/e67ec30015cf797e.jpg)
双方的沟通过程总的来说是顺利的,客户对整个项目的进展是满意的,对项目组的努力工作给出了好评,主动提出晚上请项目组成员吃饭。会议结束的时候,Stone已经安排好了大家今天下班后的行程,Sally去全程陪同客户,因为Stone今天需要早点回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8421/589ac74b0fe47fc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