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在知乎上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大吗?一个高回答数的热点问题。回答自然是众说纷纭,不过大部分人都说,原生家庭的确会影响一个人的处事习惯,性格特质和身上的某些气质。
人真的一出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一出生就学会了接受,接受你的原生家庭,如果和和美美自然是人间之福,可若是碰到有家庭矛盾和问题的原生家庭,我们也没有拒绝的权利,只有在接受它的基础上选择自我改变。
最近被同学推荐了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都挺好》,其中男主角是我比较欣赏的演员倪大红老师。倪大红老师不仅演座山雕演得好,演司马懿演的好,连演这样一个窝囊、被妻子管了一辈子的典型中国式小男人也是信手拈来,这样的演技的确让人敬佩。
倪大红老师的演技自然是不容置喙。可今天我要讨论的是苏明玉这个角色。
很多人说,苏明玉的家庭是一个奇葩家庭,现在在我们的身边好像很少有这样重男轻女如此严重的家庭。其实阿耐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角色,在《欢乐颂》中樊胜美同样出生于江苏一个严重重男轻女的家庭。这样的故事,我们似乎都是抱着猎奇的心理去看的。
为了供哥哥们上学,工作,买房,出国,可以放弃妹妹一切的生活基本条件,甚至不给予容身之所。连一本复习资料也不给买。不给考清华,为女儿选择不用交学费的师范院校。不教儿子维护妹妹,使女儿与家里发生重重矛盾之后决裂,最后自己打工,靠家教和兼职赚钱。
苏明玉对这个家庭充满了恨,母亲去世全程可以很冷静地分析自己不见母亲最后一面的原因,整个葬礼一滴眼泪都没有留。
决绝的,勇敢的,坚定的苏明玉,貌似应该一辈子都不会感激这个家庭,或者主动与这个家庭发生联系。这样应该是理智上我们认为合理的结果。
但是,编剧反而让苏明玉与家庭,这个曾给她无数伤害的原生家庭,产生了无数的羁绊。从矛盾重重到遭受家庭暴力,最后与洗白的哥哥和好,给父亲养老,最终剧集走到了美好的结局。
这个典型的“都挺好”结局,我认为满足了八点档观众回家打开电视放松的初衷,满足了七大姑八大姨广场舞跳累了时的谈资,却不满足苏明玉人格的塑造以及对性别歧视家庭的教育意义。
我们愿意看花好月圆,所以梁山伯祝英台可以化蝶,所以人们通过这个故事想到的是唯美的小提琴曲和两只蝴蝶翩翩飞,却看不到封建社会阶级的对立与婚姻的不自由。薛仁贵王宝钏可以十八年后相见,我们吟唱着身骑白马走三关的浪漫故事,却不记得王宝钏苦等却被错负的悲剧。
苏明玉被哥哥殴打,最后被无数人劝不要打官司,只是因为是一家人没法讲道理。我不理解。
被殴打的结果是产生了心灵创伤。试问家人对殴打者的宽容,对苏明玉来说却是漠不关心的冷漠。
电视剧里的哥哥可以变好,改过自新,可现实中无数遭受过家庭暴力或者来自亲人暴力的女性,都被亲人以爱之名说放弃法律追究而去维护家庭和美的时候,这样的处理方式,带来的将是无尽的悲剧。
再说苏明玉的成功,依旧离不开男人。事业困顿期需要蒙总指导迷津,父亲和家人出事的时候,会有一个开着私人餐厅的隐藏富豪,不需要按时上班做菜,可以随时随地在工时为苏明玉家人送菜送饭,救苏明玉于水火之中,即使苏明玉只是一个在她餐厅吃饭睡着两次的奇怪客人。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说,我们中国社会,始终处于一个父权主义下有众多女强人的社会。从《都挺好》这部剧来看,我们的女性主义题材,始终没有走出这个怪圈。从这几年大火的IP来看,古装剧《延禧攻略》有皇上乾隆大猪蹄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花式甜宠是不是还酸上几下的无所不能顾二叔,《我的前半生》有明明是别人的男朋友还可以翘班翘客户帮陪孩子的贺涵。我们女性,总是以藤的身份,依傍着大树发展。
前段时间大家吐槽恨的漫威电影《惊奇队长》中的主人公原型是美国第一代女战斗机飞行员。完全的自己摸爬滚打,虽说是搞来惊天神力,但其核心是女主个人的力量打怪。相比之下,《穿普拉达的女王》似乎更有借鉴意义。女性的成长史是由女性自己摸索、探寻、奋斗出来的,不需要依靠男性之大树依旧能够触及天空。
我们的语境下,苏明玉真的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受原生家庭的虐待而必须自力更生,在男性们的帮助下顺风顺水,在大环境下“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对家庭做出自己的妥协,哪怕默默流泪承受委屈,但这就是生活。
毕竟受了许多苦,对家人打电话的时候还是要说句,
“都挺好”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