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到月底了,望着手机不时传来的催款的信息,娜娜不禁觉得头皮发麻。噼里啪啦的在计算机上按着加减乘除,可无论怎么算来算去,这个月的工资还去信用卡和花呗后又所剩无几了。
娜娜很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做个不世俗,精致的女人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就像旧社会上海滩的女人们一样。为了维持这光鲜靓丽的外表,娜娜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消费的欲望。今天买面膜,明天买衣袜,后天买鞋包,每周做做美容美甲,定期与几个闺蜜享受一下腐败的生活……每个月重复往返的开启这资本主义的生活,每个月一万左右的工资,吃住在家,可几年下来,娜娜却是月光族的代表之一。
前些天,妈妈小心的打探着娜娜有多少钱的存款,因为哥哥要结婚,家里想重新装修一下房屋,可除去礼金、酒席的钱,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进行装修了,想让娜娜支援一下。从小哥哥最疼自己,可这节股眼上,自己去哪里找那么钱呢?
评价一家企业的好坏是通过它的财务状况来衡量它抵抗风险的能力。同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也可以通过观察它的财务情况。前一段时间流行“丈母娘经济”,其本质就是在考核一个人的财务情况。丈母娘会去考察这个人开什么车,住在什么区域,平时消费情况怎么样?总的来说就是从吃穿住用行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不知道丈母娘在考核未来女婿的时候,有没有遇难到过“隐形贫困人口”?如果真遇到了,对被因财务能力而被淘汰的男同胞来说也算是解气。
那么什么叫“隐形贫困人口”呢?
所谓“隐形贫困人口”指的是那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的人,但实际非常穷。
其实像娜娜一样的人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他们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吃完年油果又要吃藜麦克风, 100块钱一张“前男友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总之朋友圈光鲜靓丽,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态,在精致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艺,拼尽全力,却在危机关头拿不出一分钱救急。
别掉进“隐形贫困人口”的怪圈里2
有的人是真的贫困,在中国有大约5000万的贫困人口,这部分人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对象。而“隐形贫困人口”多数是富在朋友圈的人,朋友圈里的生活,总是让人羡慕的,可真实性又有多少?
最近发觉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的不怎么关注朋友圈了。朋友圈里除了有大量的微商宣传以外,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摆拍,或无病呻吟或故作清高的语言充斥里面。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们一步步朝着“隐形贫困人口”的深渊迈进。
除了博得他人关注外,虚荣心还表现在我们对物质的追求上。回家翻翻看我们的衣柜,有多少的衣服我们已经一年没有动过了,又有多少的衣服穿过一两次就弃之不用,还有多少我们连包装都没有打开过呢?再环顾我们的四周,有多少东西是当初认为非拥有不可的,到现在却弃之不用了。
怎么才能降低我们的虚荣心呢?
其实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大师山下英子提倡的“断舍离”人生整理观念,透过对物品的整理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从执行“断舍离”的过程中,会让我们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别掉进“隐形贫困人口”的怪圈里3
与“隐形贫困人口”相对的应该是最近提倡的“睡后收入”,你没看错,就是睡后收入,请别误解它的意思。“睡后收入”是指睡一觉醒来就有的收入,你不用去做些什么,收入就会持续增加。我们平时上班工作赚的钱,都叫做“主动收入”,是我们出卖时间或者劳动力后的收入,只要我们停止干活,收入也随即停止,而“睡后收入”属于我们常常说的被动收入。
睡后收入可以随时随地为我们赚钱,它能帮我们最快的实现财务自由。比如知名的作家,拥有版权的书籍会因为再版的次数而带来多次收入;还有就是房产,比如04年在北京五环的回龙观,40多万购得一套不到一百平的,13年转手卖了300多万,理论上9年间,即使你每天不睡觉,房产却为你净赚了260多万。睡后收入就是如此美妙的事情。
要想脱离“隐形贫困人口”的怪圈,除了从心里摆脱对物质的依赖外,还需要提高我们的收入水平,想办法增加“睡后收入”,最终达到真正的时间自由和财富自由。那时候的我们可以尽情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可以整日的躺在海边的沙滩椅上做着白日梦。
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