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很早以前听过一个来自台湾的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大致的意思是幼儿小的时候就要给他们看精典的绘画,听古典的音乐,读精典的古籍。原因是现在人们的知识来源的都源自这些精典的古籍。特别是文字,那些四书五经中的文字,每一个都是精华。现在的文字都是从其中演化而来。
不过,听课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孩子。现在孩子读幼儿园了,偶尔还是会想起之前听过的这些内容。比如,上次逻辑思维出那套世界名画的书时,忍了几次,没下手。那时,儿子才3岁。
时令中的饮食哲学
从时令的演进来看,文字起着巨大的作用,除了记载历史之外,更多的是让后来之人,有迹可循。
在《逸周书》、《礼记》、《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历代的历法和农学类著作如《夏小正》、《四民月令》、《齐民要术》等等,这些书里都强调了要按“四时”的变化来从事农业生产和饮食活动。
不仅是人,有生命的动植物都会遵照这一变化而生活。每年的春天,万物都会苏醒,所以叫惊垫。每年秋收的时候,即使是田间的田鼠和鸟类也都会加紧收藏。
或许是经过亿年进化的原因,万物之间都找到了彼此的紧密联系。比如,植物会让动物们帮助转播种子;动物相互依赖抵御天敌;生长在不同时节的植物通过发生动物、包括人类的行为习惯之后,进化成为让动物或者人类依靠的高级物种。就象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到底是人类驯服了小麦,还是小麦驯服了人类。
造物主的神奇就在于此,不同的季节会生产不同的庄稼和食物,不同时期的庄稼和食物也都有不同的功用。于是,人就在不同的时令里,有了不同的饮食习惯。
春夏秋冬,该如何生活呢?
这是一个什么鬼问题?还不是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以人为主,这些所谓的时令、规则,无非是后天的一些马后炮而已。可实事如此吗?当然不是。正是因为有了时令的讲究,人类社会进步才会越来越迅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