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
第八十八篇·高祖所属·以内史攻楚·长修侯·廷尉杜恬

第八十八篇·高祖所属·以内史攻楚·长修侯·廷尉杜恬

作者: 山中打柴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13:37 被阅读1次

长修,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一带。

按《读史方舆纪要》所载:

长修城在州西北二十一里。汉置长修县,属河东郡。高帝二年,封杜恬为侯国。后汉省。

西汉时,长修为县,属河东郡下辖。汉初,长修县改为长修侯国,由功臣杜恬受领。

杜氏,先秦时期主要为祁姓杜氏和芈姓杜氏两支。而按照杜恬的相关记载,则其人很大可能是出自祁姓杜氏这一脉,为故秦之人。

再说杜恬,按照史书的记载,其人最早的记录是在汉二年:

以汉二年用御史初从出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汉二年,杜恬以汉御史的身份跟随刘邦出关。

而汉二年发生了什么事呢?

按照《秦楚际月表》中的记录,汉二年全年刘邦曾两次出关。其中第一次是在平定三秦后率军出关伐楚,这是在四月。而第二次则是在彭城被项羽大败后,刘邦逃回关中并整合备战,而后再次出关,是在六月。

虽然目前无法准确判定杜恬的出关时间,但是按照彭城之战的惨烈,连同刘邦的妻子都被俘虏了。所以,如果杜恬是第一次就追随刘邦出关了,则有很大可能都无法活下来。故而合理推断,杜恬随刘邦出关是在第二次。另外还可以佐证的一点就是,刘邦第一次出关纯属乘胜进击,所以没有理由带御史,可第二次就不同了,为了抵挡项羽的重兵进犯,刘邦几乎是拼尽全力了,所以把担任御史的杜恬也拉上,就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杜恬此时担任的御史职务,因为秦汉官制的原因,所以杜恬的御史肯定不是纯粹的御史。而按照当时秦时的制度,御史大夫下有三御史,分别为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御史。应该说,这三种职务杜恬都有可能担任,但若是最有可能担任的职务,那就是仅次于御史大夫的御史中丞了。毕竟整个功侯表中,除了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外,就只有杜恬等几个御史,所以说是御史中丞,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关于杜恬之前的记录,笔者猜测杜恬或许本身就是秦庭官员,所以才能担任御史职务。当然,这只是笔者从杜恬的家族位置所考虑。如此,杜恬为秦人,又在汉政权中担任的是文吏,则只有是故秦官员有这个资格了,毕竟文吏不同军官,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而且杜恬的来源史书中也是无记,所以说杜恬为刘邦的老部下也是没多大可能的。

至于说刘邦出关为何非要带上杜恬这个文吏,合理推断就是彭城之战中刘邦的损失实在太大了,再加上身边非常缺乏这类文吏,所以就只能把杜恬给拉上充数了。而在事实上,杜恬在之后也确实顶上用了:

以内史击诸侯,功比须昌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这是杜恬之后的记录,其担任官职内史,并协从汉军伐楚定天下。

关于内史,就不得不说汉政权中的那位内史周昌了:

周昌,出关,以内史坚守敖仓。《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周昌在汉二年刘邦出关坐守荥阳之时,以内史职务驻守敖仓。而众所周知,敖仓为秦汉时期非常重要的粮仓,尤其是在楚汉战争中的荥阳会战,期间很多时候就是以敖仓为重要角逐点。所以能够看的出,此时刘邦把敖仓交给内史周昌来统管,一方面说明了刘邦非常看重周昌,一方面也能说明内史职位的重要性。

而后,汉三年,御史大夫周苛战死荥阳。随即刘邦为安抚周氏一族,便启用内史周昌为新任御史大夫。由此,杜恬应该就是在此时接替周昌为汉内史。

再按照内史职务的一般解释,为君王掌法令、拟文书。则杜恬的内史应该也是有这方面的职能,不过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必要时刻,杜恬也应该是需要亲自领军作战,如同前内史周昌驻守敖仓一般。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杜恬应该就是作为刘邦身边的重要文吏,参与重大事项的讨论,以及负责重要文书的拟定和颁布等工作。

至于杜恬记录中的“功比须昌侯”,则是指的谒者出身的赵衍,其为刘邦献上奇计,为刘邦拿下三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后赵衍更是担任地方太守,坐镇一方。所以这里说杜恬的功绩可以与赵衍相比,则应该是指的是二人都出身文吏,且又多从文职,并都为汉军平定天下立下了很大的功绩吧。

以廷尉死事,千九百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不久,在汉军战胜西楚,刘邦称帝后,杜恬便应该是升任帝国九卿之一的廷尉一职,成为了汉帝国执掌司法的最高官员。

而这里记录的杜恬“以廷尉死事”,则应该是指的杜恬最终死在了任上。

十一年正月丙辰,平侯杜恬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十一年正月丙辰日,杜恬受封长修侯,食邑一千九百户。

应该说,对于杜恬这样的文吏来说,这样的封赏也是刚刚好,毕竟汉初文官不如武将这是现实。纵然是萧何那样的丞相之位,封赏的多了都会遭到群臣的反对,更不要说是杜恬了。

其后,杜恬便是继续担任汉庭的廷尉职务。

三年,怀侯中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孝惠帝二年,杜恬病逝于廷尉任上,汉庭为其谥号,平侯。长修侯国则由其子杜中继承,次年为杜中元年。

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逸周书》

从汉庭对于杜恬的谥号中我们可以看的出,杜恬担任廷尉一职也算是尽职尽责。

治而无眚,指的是杜恬担任廷尉期间没有出过大问题;执事有制,则说明杜恬为官做事是严格按照章法进行的,绝不肆意妄为;布纲治纪,便说明杜恬为汉庭的司法体系奠定了很不错的基础。

综上,汉庭最终以“平”为杜恬的谥号,不仅是表彰杜恬曾经的功绩,更多的还是赞扬其担任廷尉之时的贡献。

以上,就是长修侯杜恬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八十八篇·高祖所属·以内史攻楚·长修侯·廷尉杜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us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