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十岁时,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是描述欧阳修的艳诗句,这只有在散漫着脂粉的中才能写出富有诗意的场景。
欧阳修人生中有两次被人指控,第一次是儿媳妇,另一次是外甥女,他被查出但没有被证明有私生活,指控都是污蔑,放在他身上,也多少让人将信将疑。
这是私德。那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官员,欧阳修的表现怎么样呢?只能说表现正常,谈不上多突出。至少比他的官场大哥范仲淹,文治武功差远了。
欧阳修这一生官位也不小。欧阳修和宋仁宗皇帝同事34年。对皇帝,他是既敬畏又忠诚,有时候也拍皇帝的马屁,跟那些世俗的官僚相比,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同。为了赡养老母亲,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欧阳修努力工作,渴望升官,渴望得到更高的薪资待遇。政治品格,只能说是正常,没有污点,也没有亮点。就这么个人,你说是不是一个世俗的人?
讲到这里,一个问题就产生了。那欧阳修凭啥有那么高的历史地位呢?论起诗文,除了那些艳词俗曲,就是《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最有名,也谈不上多么意境深远。他怎么就能是一代文宗呢?曾国藩为啥能把他列为“千古三十二圣哲”之一呢?
看了章敬平这本《欧阳修传》,我才明白了:欧阳修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历史地位,是因为他为中国文化创造性地明确了三个原则,那就是:正统理论、忠君思想、名节观念。
具体的理论,就不多说了。简单理解就是三件事:
当皇帝的,你是不是符合那个一以贯之的历史标准?这是正统理论。
当臣子的,你是不是彻底的,无保留地忠于皇帝?这是忠君思想。
每一个普通人,你是不是按照严格的道德标准度过一生?这是名节观念。
这些原则,我们今天听起来,肯定不喜欢,不舒服,甚至觉得很腐朽。但是,后面一千年,中国文化的这些基本原则,就是从欧阳修这儿明确起来的。至少他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就拿忠君思想来说,宋代之前的儒家,多多少少还认为,忠君,不是一个绝对的道德要求。你忠君的同时,皇帝也得是那么回事才行。皇帝太不像话,上天是要换人当皇帝的。从汉朝到五代十国,换皇帝的戏码反复上演,背后其实是有这么个理论在支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