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除了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在15个“新一线”中成都居首。
过去几年,成都已经是“中国时尚第三城”。
从国际一线品牌门店数与品牌入驻数来看,成都已是全国第三,品牌数超过110个,门店数有200多个,LV成都直营店的年度销售业绩也一直稳居全国三甲。
现在成都现有餐厅超过14万家、杂货店有2.6万多家,“基于这些数据的‘基础商业指数’,成都比只能做半条马路生意的北京高了两名”。
去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以4604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进入全球最繁忙机场30强。成都是中国航空第四城。
成都还开通有陆上国际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蓉欧快铁。
优质高校的数量、简历投递数和海归人员的落脚城市组成了人才吸引力指数。
创业氛围是另一个直接指向未来的指数。2017年成都人才招聘需求活跃指数为13.72,位列全国前三,超过北京、上海和杭州,正处于城市发展的高速上升期和人才红利期。
城市人是构成城市活力的主体。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消费、思考、出行和娱乐等行为,交替点亮城市的各个角落。
因为中国热闹的线上生活,互联网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是检视这种活跃度的最佳数据来源之一,既能体现城市在分秒间的变化,也意味着年轻人的聚集。
而东北在城市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洪流中,令人费解的保持了足够的平静。不知不觉间,这里已悄然变成了这个在时代沉浮中雄风消逝的城市群。
东北曾经繁华惊鸿,如今却哀伤一片……
二人转、下岗工人、黑社会、貂……随着东北衰退,这个符号被深深的烙在东北的土地上。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只有10%的城市化率,东北已经达到50%。
尽管长期稳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使得整个区域的城镇化率常年没有变动,但这种平衡的节奏,也形成了持久、成熟、稳定的城市生活方式与都市文化传统。
那时,生活虽不算富足,但大多数像我一样住在工厂宿舍区子弟来说,内心世界对生活品质的想象,就像工人宿舍的筒子楼一样,空间狭小,但并不贫乏,对生活充满着憧憬与追求。
而如今,这是已是一座怀旧的城市群。那埋藏在城市地铁里的城市宣传画,展现的并不是新城区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
有多少辉煌,就有多少怀念。
夜晚,当你走在东北大都市的老城区里,你或许还能偶尔看到日满时期的建筑;大街的两旁,还种着日本赤松;甚至有的还保留了80年代风格工人文化宫,不过已改成了桑拿浴。
某个瞬间,你恍若隔世,20世纪诸多的历史断面,会在这里发生神奇的交汇。
街上的人流,日渐萧瑟,尽管有着人口外流、经济滑坡的压力,但骨子里,大部分东北人都没有改变自己去取悦时代的愿景。
最终,褪去浮华,你会发现这个城市依旧是真诚的,真诚得足以抵御无情的时间,就像曾经发生过的那样。
东北虽不是时代的宠儿,但也不是时代的弃儿。这里的人们依然勤劳朴实,这里的山依然挺拔、这里的水依旧清澈、只是这里的城市平添了一些怀旧的气质。
东北仍然有范儿,东北仍有希望,人们正在转变观念,经济正坚难起步,也许,东北会在新的浪潮再次雄起。
那些黑化东北的人,可以亲自到这片土地来看看。
但我给你提个醒,“在东北,如果你盯着别人,他冲你来一句‘你瞅啥’?”
你先看一眼对方:“估计打得过,就说‘瞅你咋地’;
估计打不过,就说‘大哥你金链子哪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