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开始讲佛,但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讲,只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中国三大教,儒、释、道,什么叫做儒,从人从需,人们需要的就叫儒;道者,仙也,从人从山,人在山里头悟道,修身养性;释,佛也,释迦摩尼佛,释子就是一切释迦摩尼佛的弟子,从人从弗,这个话能根据咬文嚼字去说吗?肯定不行,弗者,不也,是指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断的否定,否定之否定,上升到正觉层面,按照中国传统说法是分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上座部佛教,藏传和汉传属于大乘佛教,上座部主要集中在南亚等地,中国的云南等地也有,属于小乘。大乘就是不光要度化自己还要教化别人,小乘就是度化自己。
我们今人最喜欢念经,电视也经常说“南无阿弥陀佛”,《观无量受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那么他是什么意思呢?南无是指皈依、接受之意,阿—无量光(健康);弥—无量觉(智慧);陀—无量寿(长寿);还有一个佛呢?就是啊弥陀的信息,涵盖了所有东西,整体解释起来就是我愿意接受无量光、无量觉、无量寿的一切信息。
现代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或者和我一样对佛理解有偏差,写这个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或许有些位置会有问题,也希望大家更正,佛是印度的,禅是中国佛教徒演变而来,禅是中国八大宗之一,那有哪八宗呢: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而我们说的禅是属于禅宗,用一偈(通“颂”,唱)表示区别: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什么叫做“禅”,梵文叫“禅那”,翻译成现代话叫做“静虑”也叫“思惟修”,禅宗作为一个法门,有人认为就是盘腿打坐就是禅,但是我们终究不知道是不是真禅,因为佛门认为,很多人打着禅宗的幌子胡乱忽悠其他人,认为自己的禅是正确的,然后教化世人,所以把禅分为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上乘禅,还有一种叫外道禅,也就是邪魔外道,什么叫做魔,古人是没有这个字的,以前只有磨,后来改成魔,磨,是打磨的意思,磨练心智,后来改成魔,指的就是心中有鬼,听起来就吓人多了,唬住了一大批信众,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
我们学禅肯定是学习上乘禅,不然我们学禅干嘛?但是大家一般学的都是凡夫禅,厉害点的就是大、小乘禅,还上升不到上乘禅,就是顿悟了然,明心见性,彻悟了解自己的心源,本自清静,本无烦扰,原是菩提,我们的心和诸佛的心都是一样的,这是一行三昧的根本,一行三昧是指行、住、坐、卧都保持实相、智慧的心,三昧梵语叫“三摩地”,译成国语叫“正受”,正受是指不受诸受,也就是不接纳对本性有影响的东西(这个解释或许有失偏颇,希望读者可以自己参透),这可能是禅宗和儒家在修行过程中最大区别吧。也有人把三昧解释成正定,但是我个人觉得,按照我们讲解程颢《定性书》那一章有讲解过,心不需要定,只是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的,所以儒家强调去交感,达到一种和谐与平衡,同样的,禅宗如果说要正定,定的是什么,这个解释是不合适的,还有人或许会问,那我们讲”戒、定、慧“的定是为了什么,那我这样说吧,佛教徒太多,佛家也谈资质和悟性,有的人一点就通,有的说再多,看再多机锋公案也不能明了,所以才有让你去定,定是为了明而后通慧,如果你一下子明白这之间的区别,你开始可以学禅了。
什么叫做参禅呢?参是参究的意思,而禅是思维修和静虑,抛开一切杂念,如何才能参究呢?”放下来“——心中的杂念由事起,隔绝一切交感之事,什么情感、人欲等等方方面面,用佛家的话说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随身、型、意的感触而起五蕴,空荡荡的心是因为掺杂了太多东西,是为放下。有求皆妄,无得乃真,参禅就是达到”本觉真性“这个真实的自己,它不是靠打坐得来,打坐是静心,不虑也枉然。
在说说我个人的态度:不管佛家、儒家,都有一套自己的东西,我不爱佛,因为我隔绝不了人伦,但是殊途同归,儒家最后是要达到至诚,一诚心打通人情,通晓事故,佛家是用“戒”这个东西隔绝一切,终究隔绝不了师承的传道授业这道屏障。儒者,强调人的作用,佛者,强调佛法广大,禅我是讲不好了,肯定不是我上面胡乱编纂几句话就能说完的,希望各位自己体悟,我接下来会以历史的方式书写,里面会涉及一些公案和偈语,只是起到一个正确认识禅宗之门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