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们出生那天起,我们从小到大被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出人头地”。
在念书上学的时候,父母和老师都教育我们要“争第一”。
当我们读完书步入社会,又被身边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催着要“有出息”。
所以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就。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人在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甚至一度成为了行业的“明星”级人物,也算是“年少成名”了。
年少有成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相信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特别是当事人的父母眼中,肯定是一件值得炫耀的好事。
然而我曾经的一位老板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30岁以前太有钱或太有成就并不是什么好事。”
当时我们都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因为这种观念有悖于我们从小到大的认知。
而事实上,当我被开除的那天,我才真正体会到老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从20岁开始步入社会工作,通过6年的不断努力奋斗,终于在操盘了一场打破行业单场活动签单记录的大型促销活动后,升职到了营销总监。
借着此次活动的成绩,我也成了行业里的“名人”,而那时候我才26岁。
我当时所在行业算是一个还算比较传统,一个26岁的营销总监,在此之前几乎从来没有过。
“单场促销签单最高纪录创造者”、“26岁的营销总监”、“行业奇迹”、“行业最年轻高管”……
这些让旁人感到羡慕的标签,贴在了一个26岁的人身上,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年轻有为”了吧。
于当时的我而言这些无疑是光荣的,也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而事实上,这些“成功”的标签,给我带来的阻碍却远大于成就本身。
因为这些标签,我无形当中就给自己“装”了太多人设。
一举一动都要表现出一个“成功”者的样子,衣服要穿得很正、车要开更好的,甚至在说话的时候都要假模假样装个范儿。
以至于时间长了,连自己都以为自己真的是个“人物”了。
甚至老板在看到我的一些问题后,在闲聊时说出那句“30岁以前太有成就不是好事”时,我都从没想过是在说自己。
论能力来说,其实只能还算可以,只是现在想起来,以当时的能力做营销总监其实还差了一大截。
为什么会被提拔起来?之后老板也说了原因,“提拔你不是因为你的能力强,而是希望你能够更努力。升职不全是因为能力,更多的是激励。”
不过,26岁时的我,压根就不会这么想,还以为自己是能力到了。
从成就而言,当时的一场非常成功的活动,其实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当时的我以为,这些都是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