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632/2dff16a2e4645060.jpg)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会战成瘾》,一本很厚实的军事史著作,分析的是会战是如何从一种现象,发展成一种趋势,一步步走上神坛,甚至是一种成瘾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却并不是最理想的。
1.听书笔记
01)在18世纪末以前,会战虽然相当常见,但并没有被捧上神坛。「会战成瘾」这种现象,其实是在拿破仑崛起后才出现的。
02)问题在于,通过一场会战来赢得整个战争,根本没有那么高的成功率。一些家喻户晓的名将,比如项羽和汉尼拔,都擅长指挥会战,却输掉了更大范围内的战争。
03)策划会战,未必能影响战争的最终结果,也不见得更节省成本。更要命的是,过度痴迷会战,会让军事统帅们轻视更重要,也更长期的后勤保障和科技因素。
04)会战的崛起,是战争艺术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过度夸大会战的价值,甚至认为只要精心策划某一场会战,就可以顺理成章赢得整场战争,其实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
2.听书感想
会战是普遍存在的,书中的案例从公元前5世纪到二战时期。
而会战这种现象越发凸显,成为惯性选择,却是在近代以来。
背后有经济社会发展、战争理念更新、技术武器的优化等因素起作用。
可是,更客观理性的看,选择会战并不会增加胜率,甚至还增加了成本,也就是说费力不讨好。
会战更像是一个看起来更美好其实并没有那么好的选择,也难怪本书的副标题是「军事史上的野心陷阱」。
因为会战精彩、简单直接,所以更吸引眼球,更容易成为将领的选择,这反倒是战术上的勤奋,是战略上的懒惰,甚至是一种冒险的赌博。
相比选择会战,更应该关注的是战略目的,为什么打,为了谁打,然后才是怎么去打。
不仅如此,还要关注发展阶段,是不是经过了前面的战略进攻或防守,以及战略相持的阶段,发展到后面需要会战。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直接会战,好大喜功,就容易掉进走捷径的陷阱中。
与其打会战,总想毕其功于一役,不如稳扎稳打,结硬寨、打呆仗。
说了这么多军事上的东西,跟我们个人日常有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启发呢?
道理都是相通的,对于工作或生活来说,这启发我们:
要慎重选择捷径,不要指望着一次努力终生受益,不要指望着毕其功于一役,不要指望着集中资源打大仗,而要做好日常功夫、行稳致远。
一次次打鸡血式的突击或会战,效果是短期的,甚至会增加各方面成本,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力。
如果把这些资源,较多的投入到前后的时段、环节上,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做项目,前期不稳步推进,后面赶工期大干快上;干工作,不想着如何久久为功,只想一步到位;想成长,倾向于标志性事件,取得跨越式进步,却没有全局长远考量,积累足够实力。
这都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保持警惕,避免踩坑。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