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简友广场读书
杨炯送别诗《夜送赵纵》《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送刘校书从军》赏

杨炯送别诗《夜送赵纵》《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送刘校书从军》赏

作者: 无心随墨 | 来源:发表于2024-04-24 08:38 被阅读0次

    杨炯,初唐四杰之一,诗歌风格雄浑刚健,情感真挚热烈。他的诗歌题材丰富,尤以边塞诗著称,送别诗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夜送赵纵》《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送刘校书从军》是他送别诗中的代表作。

    《夜送赵纵》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首句巧妙借用战国时期赵国和氏璧的典故,喻指赵纵的人格魅力与高尚品质如同稀世之宝,广为世人称颂。连城璧乃价值连城之宝物,以此象征赵纵的才德,既赞美其人格价值,又暗示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此句以物喻人,赋予赵纵以尊贵、珍稀的形象,为下文的送别之情增添厚重感。

    “送君还旧府”直陈送别之事,点明赵纵即将回归故里。一个“还”字,蕴含了对友人即将回到熟悉环境的欣慰,同时也暗含对离别的不舍。尾句“明月满前川”,以月色铺陈送别的夜晚景象,明亮的月光照亮前方的河流与原野,营造出宁静而辽阔的视觉画面,也照应了题目的“夜送”。明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寓含思乡之情、离别之意,此处以“明月满前川”烘托离别的氛围,更添几分凄清与孤寂。同时,明亮的月光也象征着对赵纵光明前程的美好祝愿,以及友谊长存、思念绵延的寓意。

    杨炯的《夜送赵纵》虽仅短短四句,却在有限的篇幅内巧妙运用典故、意象与意境,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艺术魅力。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

    雁门归去远,垂老脱袈裟。

    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

    绿琪千岁树,黄槿四时花。

    别怨应无限,门前桂水斜。

    首联以地理与身份的双重转换,勾勒出杨处士人生的重大转折。雁门,地处边陲,是远离尘嚣的修行之地;“归去远”则形象地描绘出他告别过去、前往曲江的决心。而“垂老脱袈裟”,则直接点明其在晚年选择舍弃僧侣身份,回归世俗生活。这一转变,既是时间流转下的自然选择,亦蕴含着对人生阶段与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

    颔联进一步阐述杨处士归隐的具体情境。萧寺,泛指清幽寂静的寺庙,此处代指其曾经修行之处;“休为客”表明他彻底告别了寺庙的客居生活。而“曹溪便寄家”,曹溪乃禅宗六祖慧能弘扬佛法之地,象征着禅宗精神的源头。杨处士以曹溪为心灵寄托之所,寓示其虽身在世俗,但心仍与禅法紧密相连,实现了入世与出世的巧妙融合。

    颈联描绘了曲江新居周边的优美景致。“绿琪千岁树”,千年古树生机盎然,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与岁月的积淀;“黄槿四时花”,黄槿花四季常开,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曲江环境的宜人,更寓含了杨处士在新生活中寻求与自然共生、顺应四季轮回的生活哲学。

    “别怨应无限,门前桂水斜。”尾联以离别的惆怅与门前流淌的桂水,为全诗画上诗意的句点。“别怨应无限”,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思念;“门前桂水斜”,桂水潺潺,斜阳映照,形成一幅静谧而略带伤感的画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然而,这淡淡的离愁并未消解诗中对杨处士新生活的祝福与期待,反而使其更显深沉而动人。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以送别友人归隐为线索,通过对杨处士人生抉择的刻画、禅意栖居的描绘以及离别情绪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与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送刘校书从军》

    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

    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

    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

    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

    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

    “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开篇即以宏大的场景展开,上句“天将下三宫”,以天象喻指朝廷的决策,象征国家意志的庄重与威严。“三宫”可理解为皇宫或天宫,暗示决策出自最高层。下句“星门召五戎”,“星门”象征军事要地或天文观测之所,“五戎”则代指五方之兵,泛指众多军队。这两句勾勒出一幅天命昭昭、战鼓催征的壮阔画面,预示着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将展开。

    “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坐谋资庙略”进一步强调此次军事行动基于国家长远战略,有深厚的庙堂智慧作支撑。“庙略”即国家的军事大计,表明战争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下句“飞檄伫文雄”,“飞檄”指迅速传递的军事文书,“文雄”指文采出众的豪杰,这里特指刘校书。此句表明刘校书将在此次战役中担任重要角色,以文才参与军事指挥,展现其文武双全的风采。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这两句以鲜明的意象描绘战备之盛。赤土象征战场的血色土壤,流星剑则喻指锐利无比、疾如流星的宝剑,象征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乌号明月弓,乌号为古代名弓,明月则增添神秘与神圣之感,整体形象凸显了边疆将士装备精良、箭术高超。此联通过对武器装备的刻画,渲染出大战前夕紧张而肃穆的氛围。

    “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秋阴生蜀道”以秋色的阴郁与蜀道的崎岖,描绘出边疆战场的艰难险恶,暗示战争的残酷性。“杀气绕湟中”则直接点明战场的紧张局势与弥漫的战斗气息。“湟中”位于今青海一带,为古代边防要地,此处以具体地名强化边塞诗的地域特征。这两句将读者带入真实的战场情境,感受战争的紧迫与严峻。

    “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诗人回忆与刘校书过去的友情时光,以“风雨何年别”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知战事的忧虑。“琴尊此日同”则描绘了送别宴席上琴酒相伴的情景,尽管即将分离,但此刻仍共享琴酒之乐,尽显离别之际的深情厚谊。

    “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离亭”为古人送别之处,诗人言“离亭不可望”,既指视线无法触及远方的离亭,也寓含难以承受离别的悲痛心情。“沟水自西东”以流水喻别离,沟水东西流淌,恰似友人从此各奔东西,形象地传达了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送刘校书从军》是杨炯为友人刘校书响应国家征召、奔赴边疆从军所作的送别诗。杨炯以诗赠别,既是对友人英勇赴边的赞美,也是对其忠诚报国精神的颂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炯送别诗《夜送赵纵》《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送刘校书从军》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zw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