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286到酷睿:人脑的升级

从286到酷睿:人脑的升级

作者: 素素1 | 来源:发表于2022-10-28 11:52 被阅读0次

         说真的,人类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对人脑了解得仍然很少。

          第一次看到“脑熵“,我们猝不及防。这两个字算不上生僻字,但它们组合在一起,我们不得不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

          卫蓝在《脑熵》的叙述中,延续着《反本能》的风格,使用浅显的文字去表达复杂的科学,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脑熵,规范的解释,大脑系统不规则性和信息处理能力,是人脑的基本特征。类推于香农信息定律,脑熵的浅显化表达即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高脑熵通常意味着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我们无法了解智力能力最高的人是如何思考世界的,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自己不是智力能力最高者,正如“海水不可斗量“,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通过科学的训练提升脑熵。

          卫蓝,心理学硕士,客观地说,他没有超能力,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但他却能告诉你“如何想“,在”想“的过程中,要学会不断修饰你的语言,用对方最能接受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其实,语言不过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它有时候比思维本身更有意义。

          人脑的物理容量是可以测量的,但心理容量却是无法获取的。正如两位成年人,在谈论某一话题时,都会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切入,但能否在限定的时空中说服对方接受,则不仅要聚焦观点,而且要强化信息转化。

          人脑毕竟太抽象,还是以现代人熟悉的电脑CPU为例。”286“与”酷睿“不期而遇,谁更能从对方的一颦一笑中获取动机?先入为主地可以认为是后者,但对于林林总总的动机,哪怕是”酷睿“,也会因为路径依赖产生了误判,换句话说,我们把”酷睿“微不足道的误判概率有意识地忽视,以为“286”是不可能实现思维的跃迁。

        《脑熵》从感知与表象、因果与解释、模型与预测、改变与控制等方面阐述了人脑的运作机制,同时基于此,提出认知的盲区、思维的捷径、信息的诡计等现实应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处理很多事,更要认识很多人。每当新的面孔出现,人脑的反应就是从既有的记忆中寻求同类项,虽然不可能像贾宝玉那般唱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但对象的特征往往在数秒之间就有了预判。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一过程,无非是调动已有的神经联络去建立新的神经联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286到酷睿:人脑的升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zx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