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梵高生平概略及绘画理念

梵高生平概略及绘画理念

作者: 暮雨寒天阁 | 来源:发表于2022-07-25 09:47 被阅读0次

本文根据梵高和弟弟的通信整理而成(《孤独与疯狂》张汉彬,杨立群译)。文章中的事迹和观点均出自原书信内容,笔者只是在此基础上做了提炼、归纳和简述,没有任何无辜增删。因为是书信体,内容比较分散,只好采取了截图(电子书阅读)分析的笨办法,希望给喜欢梵高的读者提供一份尽量全面的简读版书信。

生平概略

一、绘画之外痴迷书籍,热爱写作,会多种语言。

除了画画,梵高还是一位“书虫”,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他说:“我每天都与文字和画稿打交道,写写画画。”、“我对书籍的热情投入不假思索,事业受阻时,就会阅读,这算是一种忧郁的求索。”阅读之外,梵高也热爱写作:“昨天,我写了一篇寓言故事,是关于芥末种子的,长达27页。现在,我在写一篇论文,是关于伦勃朗的《木匠的屋子》。”梵高认为,文字与绘画是相通的:“用文字描述也是一种艺术。”在读过的众多作家中,梵高似乎最热衷米什莱和左拉,读过左拉所有作品,通信中多次提到米什莱。

梵高很有语言天分:前期的信使用荷兰语,后来用法语,另外还会英语,后来为了攻读神学院又学习了拉丁文和希腊文。

二、在叔叔的绘画商行工作,接受绘画熏陶。

梵高17岁开始在古匹儿公司做推销员(叔叔开的绘画商行),1876年离职,时年23岁。这种经历大概会澄清一些看法:好像梵高这样的天才天生就会画画。梵高是艺术天才,但那是经过长期的艺术熏陶和基础训练,再加上艺术家特有的性情、生活磨砺和刻苦学习而成的天才——这并非说天才能被训练,更不能说天才不需要训练——天才是在一般才能的基础上发挥的,而一般才能是可以被训练的。假如天才为十分,也是由空白慢慢累积而成的十分,特别之处是天才累积地速度比一般才能者快,一般才能者也根本到不了十分。

虽然受过长期地绘画熏陶,但梵高的绘画“基本上是自学的”(梵高原话)。早期梵高曾自学了《水彩画专论》、《绘画教程》、《炭笔画练字》、《透视法》等基础美术理论书籍。学画初期的梵高很不自信,他说:“我要向高水平的画家学习,我与他们的水平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到后期才表现得比较自信:“现在我感觉绘画技巧不再束缚我,我能够自如作画了。”、“我现在画画都不用量尺寸,而是尽情发挥。”

三、身体孱弱,生活贫困,靠弟弟接济过日子。

梵高一生穷困潦倒,体弱多病,依靠弟弟提奥·梵高的接济过日子。他曾形容自己的身体状况:“我的身体经常不好,牙齿已经掉了,胃痛得厉害,而且还一直咳嗽,我看上去呆滞笨拙,好像刚蹲完十年大狱。”

绘画是需要不断投入的行业,不比文学,一支笔几张纸即可创作。梵高“经常因为没有钱买颜料而不得不停止画画”,常常饿着肚子画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说出这样的话,无不令人心酸。

弟弟不仅是梵高物质上的保障,更是精神上的知己。当梵高遇到生活中过不去的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弟弟,他曾急切地呼吁弟弟前来看他:“兄弟,你一定要尽快过来,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很久。”、“如果没有你的关爱,我肯定会绝望地自杀。”可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没有提奥的帮助,梵高很难走下去;也间接说明了他后来的自杀不全是偶然。

提奥不光是梵高生活和精神上的坚强后盾,也颇有艺术天分。梵高认为弟弟参与了一些绘画的创作:“在我眼里,你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商,其实你参与了一些油画的创作,这些油画是经得起考验和推敲的,这也是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对于弟弟的资助,自己又不能及时卖出画作回报,梵高的心里十分难受,这种受之有愧的心情一直伴随着梵高:“我深刻地感觉到我欠你一笔巨债!”

四、自我鼓励,十分渴望成功。

面对生活的艰难,梵高不断给自己打气,他说:“努力奋斗而获得的胜利要比轻而易举得到的胜利更具有意义。经受艰难挫折而认真生活的人比事事顺心而生活过得好的人, 活得更有价值。”甚至自我安慰说:“贫困也有它的好处”然而又说:“像我这样毫无收入的人,什么好处也没有。我必须做点什么来挽救局面。”

我们说一个人超凡脱俗,不为物欲,那首先是在基本生存保障之外的一个态度。艺术家要生存,画家要作画的纸张和颜料,没有钱如何是好?画家只有成功了,才能养活自己。梵高十分渴望成功,他说:“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功成名就,到处都有我的作品展出。”后来又失望地感叹:“我无法诠释自己,我没弄清楚自己未能成功的原因。”

五、宗教信仰的转变

梵高早年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对传播福音梦寐以求,为此十分谦恭地祈告。后来宗教观发生变化,对宗教有了明显地抵触心理。他说:“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被神学观念束缚,过着孤家寡人般的日子”;还因为“说了宗教体质令他厌恶的话,和父亲发生争吵”;他认为“那些形形色色的教堂里宣扬的虚幻的救世主不能给人安慰”;还“经常反复拜读勒南的《反基督者》”,并不再衷心《圣经》:“我绝不会去画圣经里的题材”。他认为“宗教那些陈旧的、道貌岸然的、狭隘的规矩和观念根本不适用于神秘的现实生活。”

六、性情敏感古怪,不善与人交往。

敏感,是艺术家的一个特质——也许是必须的特质。梵高也不希望自己太敏感,他说:“我特别在乎别人对我作品以及对我个人的评价,虽然我总是不希望自己过于敏感。”当画作受到毛沃的肯定,梵高形容道:“与满满一箩筐耶稣修道士的奉承话相比,毛沃这几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则更让我开心。”(后来和毛沃关系破裂,并因此受到精神刺激,因为梵高从毛沃哪里得到不少帮助,比较珍视和毛沃的友谊)。当高更对梵高根据他的素描画成的阿尔妇女肖像画表示很满意时,梵高说:“这是对我极大的肯定和宽慰。”特斯蒂格说过梵高的画“卖不出去、没有魅力”的话,这让梵高一直耿耿于怀,以至后来生病卧床时也忘不掉:“如果一个人来探视我,对我说像特斯蒂格经常那样关注的语言,我会十分地不高兴甚至会发脾气。”后来住院时又常常担心别人的议论:“我在这里经常听到有关高更、我以及有关绘画的各种难听的话。”对于名誉梵高认为是一种负担:“一旦听到别人对我作品的议论,我内心就有种难以言表的痛苦。”

艺术家本来就不合群,加之梵高有精神疾病,所以人际关系可想而知。其实梵高的家族很富有,叔叔是有名的画商,弟弟也是画商,但梵高因其自身的艺术家特质,难以和别人处好关系,也不能融入家族生活,生活一直处在贫窘中。梵高与父亲的关系一开始不错,后来就经常争吵,父亲不能同情他也不能理解他,并时时采取高压态势。

对于自己的顽固,梵高“承认这是事实”,不过他的理由是:“每个从事绘画、写作或者作曲的人都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和专注力,我也一样。”别人批评他冷漠,梵高则用作品回击:“只要是看到我的画的人,都会认为我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七、感情经历。

梵高的书信记录了三段感情:先后是和表姐凯,和妓女西恩,和女邻居玛戈特。

梵高向表姐凯求婚,得到的答复是:“不管是过去,现在,将来她恐怕永远不会接受我的感情。”然而梵高的做法是:“继续追求并且永不后悔。”梵高父母对此的态度是“有违世俗,无脸见人”。后来梵高又再一次恳求舅舅:“让我见见她把,哪怕见面时间就像我的手能在火苗中放的时间一样长。”——梵高真的把手放在火苗里烧,可见其性格固执非同一般!尽管如此,凯家人仍是不同意。

后来梵高遇到他的女模特西恩——一个怀孕(别人的)的妓女——原文翻译:“她是我在今年冬天遇到的一个孕妇,她被自己的男人抛弃了,而她腹中还怀着那男人的孩子。”、“从医生的话里我知道西恩不能再去做妓女了,否则会要了她的命。”在接受西恩之前,梵高有过一段比较深刻的思考:他曾坚定地对凯说:“我爱的是你,而不是别人。”——“现在这既不合常理也不合逻辑”——梵高说:“是逻辑为我服务,还是我为逻辑服务?我变得一意孤行,焦躁不安,难道就合常理也合逻辑吗?”、“为了获得爱情,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难道同病相怜的人走到一起就错了吗。”

和玛戈特小姐的交往是情投意合的:“我们都有很多的不幸和忧愁,我知道她爱我,我也相信自己是爱她的,我们都不会后悔这段感情。”和梵高一样,玛戈特也有抑郁厌世的倾向:“我们俩私底下散步时,她经常跟我说她不想活了!”后来加之家人的无情责备,服毒自杀(未遂)。这段感情使梵高感到沮丧、害怕,后来书信中就不再提及。

分析梵高的三段感情经历:和表姐凯纯属一厢情愿;和西恩是真爱且真正一起生活过,虽然后来因性情不合分手,分手之后梵高还对西恩念念不忘,并送过她一些钱物;和玛戈特小姐的交往算同病相怜,但也是真爱。

八、精神疾病。

因为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梵高的绘画常常中断:“很高兴我又开始绘画了”、“可是我的工作总是断断续续,这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做噩梦。”

起初梵高不认为自己有病:“有些人出现了精神错乱的症状时,会自己调节,不像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这是后来的话,开始只是觉得自己性情古怪、情绪易波动、心情烦躁、郁郁寡欢、喜欢独行、害怕与人交往、和别人难以相处。他说:“我经常郁郁寡欢、心情烦躁,所以经常想得到别人的同情”;认为自己失业的原因是“思想和那些手握大权的人不一致”;最多认为自己“像”个精神病:“我害怕与人交往,我像个精神病人一样在野外大喊,别和我交往。”后来当别人说他精神不正常,他也就认为是:“我自己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处于一种病态而且想要摆脱它。”再后来就是坦然接受自己的精神疾病:“我开始很坦然地把疯癫看作是普通的疾病,而且我感觉在发病时,我的那些幻觉都是真实的。”、“现在我也不会反对去精神病院。”后来住院时又说:“我想坦然地做一个疯子,但我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演好这个角色”——这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天才,并且像努力扮好这个角色——“神经紧张让我的思维更加敏锐缜密”、“不过话说回来,疯癫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作画有帮助”、“虽然我身体不好,但我用来画画的手却越来越灵巧了”

我们知道躁郁症在狂躁发作时思维十分活跃,抑郁时又一蹶不振,我们从梵高的自述中就能明显感觉得到那种分裂:“我经常感到痛苦。”、“我的言语中又流露出以前的那种亢奋。”、“画这幅画的时候我胸有成竹,下笔果断。谁知道我第二天就倒下了,而且被人用担架抬回了圣.雷米,真实叫人费解。”可以说,精神疾病成就了梵高,也毁了梵高:“画这幅画时,我感觉自己在经历一场战斗……我冒着生命危险来搞创作,因为绘画是我一生的挚爱”

警察局曾经收到八十多位市民签名的集体请愿书,建议把梵高关起来。梵高告诉市长:“如果我的消失能让那些善良的人们感到开心,我会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但是如果那些人看到我心里受到创伤而感到高兴,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接受。我从未伤害过他们,他们为什么要伤害我?”

另外一提的是:梵高的弟弟似乎也有精神疾病:“精神紧张是我们俩的通病,我对它的害处可是深有体会的。我说你现在精神不太正常,请你不要生气,因为这是事实。”所以梵高的精神疾病有可能是遗传,他自己也这么认为:“我同病相怜的兄弟啊,我们的疯癫病都是我们这种艺术家的生方式造成的,也可能是遗传。”

九、对生活感到绝望,艰难求生。

艺术源于苦难,在梵高身上印证得最明显不过。好像只有一种非常艰难地日子才能造就艺术上的辉煌——艺术的另一个氛围是无忧无虑,似乎艺术总在两个极端中游走。梵高说:“黑暗和阴影,才是艺术家们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不过接在后面的话是:“大部分人会持相反的观点,因为毕竞不少艺术家因忧愁而亡。”凡高遇到了真正地悲伤,遇到了灾难性地打击,最终走向了毁灭,梵高何曾不想往光明!他说:“要突出这个黑色轮廓,还得有一缕光线,一点儿幸福,这样就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其他部分仍处于黑暗之中。”

梵高形容自己像一头拉车的马:“处在两难的境地,既无力去抗争,也不愿意屈从于现实,内心的挣扎让我们生病。”最后只能发出绝望地叹息:“痛苦是有理由的,它一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简直能让人毁灭。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因为精神上的紧张和狂躁,以及作为人的生理欲望,梵高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嫖妓:“我自己目前在咖啡店里混日子,带着假牙,还到朱夫妓院里鬼混。”梵高还对他的女模特想入非非:“那些女人的形象让我影响深刻,我主要是想把她们画下来,当然也想占有她们。”人的道德确实很复杂,艺术家自然也不例外,曾经和梵高生活在一起的一个矿工烧伤了,梵高“把他照顾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冬天和他分享我的食物。”我们也可以回到下面的绘画理论三“梵高对农民的真情”来审视道德问题。

作者:山_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8e9729895ff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梵高生平概略及绘画理念

    本文根据梵高和弟弟的通信整理而成(《孤独与疯狂》张汉彬,杨立群译)。文章中的事迹和观点均出自原书信内容,笔者只是在...

  • 梵高生平概略及绘画理念

    本文根据梵高和弟弟的通信整理而成(《孤独与疯狂》张汉彬,杨立群译)。文章中的事迹和观点均出自原书信内容,笔者只是在...

  • 梵高生平

    文森特·威廉·梵高(又称”凡高”,以下称“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

  • 眼高手凡

    前些天在听喜马拉雅上一位主播讲的梵高生平传记。。几次差点落泪,泪点主要是在于主播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学去分析梵高...

  • 梵高:用强烈的情感扭曲现实

    昨天讲到塞尚的时候,有提到梵高的绘画理念,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尤其是表现主义,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因为他的绘画作...

  • 手绘

    铅笔速写 绘画大师 梵高

  • 梵高——真实的人生

    读完《梵高传》,对梵高生平的故事有了很多的了解。名作背后,其实是梵高内心深处焦虑情绪的表达和释放。 族谱 梵高是家...

  • 写给不懂梵高却热爱艺术的自己!

    写给不懂梵高却热爱艺术的自己! 「1」 梵高这个名字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生平,在《至爱梵高...

  • 梵高的一生是个悲剧吗?

    梵高的一生是个悲剧吗? 梵高生平 ☀1853年 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 少年时 他在伦敦 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

  • 梵高的一生是个悲剧吗?

    梵高的一生是个悲剧吗? 梵高生平 ☀1853年 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 少年时 他在伦敦 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梵高生平概略及绘画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co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