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042143/347bc43cd58fa026.jpeg)
为了让孩子不物质,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省钱”。出发点是好的,毕竟节约是美德。可一不小心节约过了头,就不那么妙了。
不少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太过养尊处优,必须「穷养」才对,尤其是很多男孩子的父母。他们觉得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勤俭节约,明白赚钱的不容易,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还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然而,凡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虽然「穷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骄纵奢侈的可能,但心理学家却发现,这些孩子在长大以后,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钱焦虑”。
刻意而为之的穷养,被称为「精神穷养」。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42143/47b94f5b93a7744d.jpeg)
/ 那些被“贫穷”滋养大的孩子,
会在精神上“穷”一辈子。/
一些父母为了打压孩子对金钱的欲望,过度强调省吃俭用。甚至会刻意营造家里条件不好的假象,激励孩子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凡事靠自己……
只是,用农耕思想、工业时代的理念,来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显然不那么适用了。
那些被刻意穷养的孩子,最后心态也变穷了。他们对和钱有关的任何事,都极度敏感、自卑。他们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一边羡慕着别人,一边压抑着自己。
“没钱了也不敢伸手向父母要,觉得这是一件负罪感满满、见不得人的事。“
“一想到父母花了很多钱,而我的成绩依旧不好,就觉得自己很没用,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从小就和我哭穷说,家里条件差,省着点花钱。久而久之,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生活中的任何美好。”
“即使有了宽裕的钱,自己用的东西也是能将就就将就,想买个贵一点的东西,都会纠结很久很久。”
……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42143/0409c95678dbb756.jpeg)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曾说过:“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认定自己只能当个‘穷人’,那他这辈子只会是个‘穷人’。”
的确,物质上的不富裕,只是一时的;而内心的贫穷感与匮乏感,则会限制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并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父母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成年以后仍然会情不自禁,把贫穷的枷锁套在自己脖子上。他们不会去倾听内心的声音,不断否定自己本能的需求,甚至认为自己合理的欲望也是一种罪过。
他们的脑海中,不断循环着这样一句话:“我不值得现在拥有的一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42143/78b026dcd9000245.jpeg)
/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得到:
合理的养育资源和来自父母的陪伴/
还有半个月,就是圣诞节了。
相传每年的圣诞平安夜,圣诞老人都会驾驶驯鹿车,飞跃山川和河流,为孩子送上圣诞礼物。
或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拿到圣诞老人的礼物?
许多中国的孩子们纷纷回答:乖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优秀的孩子……
但圣诞老人的回答却是: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收到“我”的礼物。(其实大家都明白,给孩子放上礼物的,是爱他们的爸爸妈妈~)
这里面传递出的理念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拥有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以及丰富的养育资源,还有最长情的告白——陪伴。
不管孩子听话与否,成绩优秀与否,他们的童年都应该享有父母的陪伴和适当的给予。这是一个生命来到世上理应享有的馈赠,孩子不应为此而感到愧疚和自责,更不该委曲求全过度压抑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42143/3d895dda54854d7d.jpeg)
我们很难改变父辈们的顽固想法,但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心境,治愈内心的匮乏感,让我们的孩子可以被温柔以待。
钱可以不多,但安全感一定要很多。无论我们自身经济实力如何,都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爱与陪伴,尽可能去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不要让他们也成为缺爱的“心穷人”。
因为,只有被爱滋润的孩子,才能成为内心强大的孩子,才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让孩子的内心被爱充盈,
并告诉他们:
你值得拥有这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42143/b5e0fb5e4ab98f90.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