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上过学的中国人肯定都知道《诗经》的重要地位,语文书和历史书上都说,《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的起点和源头,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唐诗宋词中都能找到她的影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诗句,均出自于《诗经》。然而这些文字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漫长岁月的洗礼让它们的意义内涵和背后的故事已经变的模糊不清,甚至很多文字我们也不太认识,即便是认识的文字,许多读音和意义也与当下不太一样了,这让初学者读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因而影响了人们对它的阅读和理解。
我出生于70年代的东北农村,小时候书籍极其匮乏,除了有限的武侠和言情小说外基本见不到别的书籍,新华书店有书但是我又买不起。我的第一篇《诗经》启蒙来自于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直到上了高中,才在学校图书室里借到了《诗经》原文,然而也只翻了几页,繁多的生字和不知所云的诗句让我读不下去。而语文课本里印象中只学过《伐檀》和《硕鼠》两篇。上大学后、工作后我又很多次拿起《诗经》,然而每次都只看了一个开头,这一直让我感到汗颜,连《诗经》都没完整地读过,还一直自诩文学爱好者,难道真的是叶公好龙吗?直到2018年我在喜马拉雅听书里听到了“林栖品读《诗经》”这一节目,主讲人林栖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等,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入品味《诗经》之美,从这时起我才真正的读进去了《诗经》,她的单纯温柔、敦厚质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隽永魅力。
《诗经》形成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诗经》三百篇经过很多人长时间的收集、整理、加工而形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诗经》所形成的时代记录了一个从周朝建立到分崩离析的五百年,是一个从“统一”到“分裂”的“大变革”时代。
《诗经》一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大多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代的正声雅乐,《大雅》是诸侯朝会时候演奏的音乐歌曲,《小雅》是贵族名流宴会时演奏的乐歌;《颂》是庙堂乐歌,通常是朝廷和贵族宗教祭祀时候所演奏的舞曲歌辞。
虽然我真正认真读《诗经》也才只有两年时间,谈不上懂,但我非常希望能把她介绍给那些还没有读进去《诗经》的人,愿意陪大家一起来感受诗经之美。我选取的版本是中华书局周振甫的《诗经译注》,并强烈推荐大家去喜马拉雅收听《林栖品读诗经》这一节目,一定会让你爱上《诗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