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志广
读罢诗书何处寻,繁华落尽几片云。万古河山生变化,庭院桂花一枝春。素颜醉酒红腮面,碧水无痕绿觚纹。南街北巷终漫步,东关西路且徘徊。
我也想当一个世外隐者,城市里太浮躁。向往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生活。
总想着昨日失去的,是自寻烦恼,很赞同这句话,看似很平凡的一句话,却是充满着人生哲理。想起小时候,母亲坐在门前纳鞋底,我在院子里逗狗玩,庭院里的槐树遮盖了阳光,童年的回忆最美好。
或许,生活简单才是美好的一切!
世事无常,忽晴忽雨。我们这一生,一定要认真地做好自己。仔细想来,多少是非恩怨皆因情而起,因利而生。不论经历过多少风雨,心中永远保留一份美好,才是会生活。
这才刚入秋,窗外的阳光仍是极盛的,空气微凉,鸟儿呓语。北方的庭院,多是大大咧咧,几盆花草,装点一切。一缕阳光透过窗户,金色光芒,直抵角落。
每次对着王庄村的街道,人来人往,都好像在提醒我,要珍惜这温柔的人世间。
沈丘,我现在居住之所。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古称“秣陵”是东魏时期设置的行政区划,也就是现在的沈丘县。隋文帝开皇年间,秣陵县被改名为项城县。后来又演变成了沈州、沈丘县。在这里还出了一个大作家刘庆邦,也是我喜欢的作家,估计很少有人知道。
这里的王庄村,几年前,我得此机缘,有幸寄身于此,慢慢还清债务,疗伤颐养。随即结识三五之交,日子平淡,亦不必人情往来,免去流离之苦,深感宽慰,当是知足。
喜爱这里淙淙的沙颍河水,以及村里那些朴素无华的村民。北方的村子,与我志气相投,这里人心柔软,皆为良善,岁月静好,不见故人。
我对这里的印象,小区林立,道路宽阔,环境优美,世无纷争,人人相处融洽,只是一旦忙于工作,时常令人无所适从,莫名担忧。日子久了,便心生厌倦,只想泛舟游湖,树下垂钓。
这几年里,人心反复,街上行人往来,喧嚣异常,表面上闹市虽繁,却是自守各家门户,不与生人往来。爷爷在时,常说,今人没有古人好!那时村街巷尾,柴门小院,日日开着,邻人小孩皆可蹭饭讨茶,甚至留宿。
如今,斯人已逝,掩了门庭,过着寻常日子。庭院深深,花开花落,仿佛世上的一切,跌宕浮沉,兴盛悲欢,都与我无关。
赶上假期,吃饭睡觉,洒扫庭除,独守一方清净。我也不时常远游,偶尔烦闷了,去往大堤转转,亦或者驱车去往槐园,县城走走,感受人间烟火气息。
我非和尚,听不惯暮鼓晨钟。但我内心向往青灯古佛的日子,我也是一介凡人,过惯了普通人的生活,日子也是大多充满变数,任何时候都要学会经得起风雨。
这几年没少买书,幼时没钱,看不起书。长大了,对于书籍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喜欢油墨飘香的文字。桌角上的书,渐渐多了起来,许是忙于工作,那些书似乎成了一种摆设,虽时而擦拭尘灰,却很少静下心捧读。
如今放假,我像干瘪的电池,疯狂读书充电。读书多了,也就自己想写一本。想想最初开始写字,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纸质版本,那一瞬间,真的抵却了青春的迷惘,与日暮的忧愁。
现在寄身他乡,随着年龄增长,书籍一直陪伴左右,无论怎样都不肯舍弃,宛若之交。反正到了而立之年,亦无多大成就,更无须去奉承别人。日子安稳,内心坦然,有一份工作,有一口饭吃,有住的地方,也觉称心。
情感之事,慢慢期待,为人处世,谨慎小心。逐渐也明白了,有些事,若是掺杂了感情,便会感到特别累。于是,就让自己对于任何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样,也少了挂碍。
看看周围的人,多少是非恩怨,皆因情而起,因利而生,仔细想想,人生不必事事牵挂,内心明亮,皆会迎来幸福的生活。
我这十年,遇人不多,非要计算,多是学生,他们各有特色,但也多是凡俗之辈。教学几年,待人待物坦荡无私,却无一人,值得我深记感恩。
对我好的,债已还尽。骗过我的,就当是一场劫难,欠或不欠,已不重要。到了这年岁,我自认为不负于人,世事看淡,内心也空阔。
人世间的日子,总会充满着变数。用自己的修行,抵消那些浅薄的人或事。不为烦事缠绕,剩下的皆是美好的记忆。
仿若现在我的窗外,阳光遍洒,草木幽幽,三两片白云,若有若无。村里的房屋,各具形态。人心,令人难以捉摸,风景,我愿为它沉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