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嘉定散记

嘉定散记

作者: 林建明 | 来源:发表于2024-01-22 10:05 被阅读0次

《行走河西街》

新年的第一天,去嘉定望新的弟弟家看望老娘。午饭后,独自下楼出来走走。我来上海的时候,望新是乡,后来改成镇,再后来就变成外冈镇下面的一个社区。望新变化不大,依旧是以前的格局,不同的是路面全都浇上了沥青。像一个吃不胖饿不瘦的人,即便是换上时髦的衣服,也是一眼就认得出来的。

从望仙路向东,漫步有两百米,前面有座桥。知道是桥因为路两边忽地升起了栏杆。我在思索要不要跨过去,就在那时我又有了新发现,桥头立了一个路牌,牌子和我打了一个照面,蓝底白字:河西街。

拐个弯的事,何不去走走?

一念间,脚已伸出,身子跟着脚走进香樟树下。河西街不宽,黑色的路面铺上应该没几年,紧挨路东边是近两米宽的绿化带,香樟树就立在当中,稀稀疏疏能数得过来,头顶上却是连片的青枝绿叶,密集得遮挡住一方天空,而且是有些年头,不像是移栽过来装点颜面的;香樟树下,有几株桂花,大概是借着树的荫凉,枝头上竟然还有桂花,这在数九寒冬也是一个别样的景致了。绿化带东是米把宽的人行道,仿古木的栏杆告诉行人,再过去就是顾浦河。街上人家贴着路的西边,门朝河水,白墙黛瓦,有几扇门还是用厚木板拼联的店铺门,可以想象,这条街也曾经繁华喧闹过。

迎着风向北,我孤独的脚步声轻轻,没人知道我是一个过客,但尘世间,每个人都是过客。冬日的河西街没什么人,一个女子独自低头在门口杀鱼,一只塑料盆里几条青鱼张着大嘴拼命地呼吸世界末日的空气,旁边的一只红色的盆里盛着同样颜色的水。

再走几步绿化带断了,没有香樟树的遮挡,视线渐渐开阔起来,像是从黑夜走到黎明。眼前是一座桥,石条码成的,江南水乡这样的桥不是稀罕物,但每座这样的桥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走近河边,贴着栏杆,发现它不同于水乡一般的桥,虽然都是麻石横铺,桥孔两边却又多了立柱,立柱上方又挑出一截石条,挑出的根部嵌着一幅浮雕,像是观音菩*萨的佛像,雕像上又挑出一点石条,如雨篷,替雕像遮风挡雨。而且立柱上还雕有文字,岁月风尘中,字迹有些模糊,但不影响桥的古朴,厚重。

迈步石桥之上,脚下的麻石上依稀可见斧头与凿子的痕迹,但石面被无数双脚底摩挲得光滑而有润泽。两边的护拦,也是厚实的石板拼接,桥顶中间置覆莲望柱2对,尾置抱鼓。下桥,看桥北面和南面相似,同样有立柱挑石,佛像文字。拍了几张照片,返回河西街,才发现桥边立有两块石碑,是政府一九九二年立的文物标志牌,上面“望仙桥”三个大字,在寒风中呼呼直响。

问度娘得知,望仙桥原名望鲜桥,始建于明代。那时当地的人群每天黄昏都站在桥头等候渔船平安归来,盼着有新鲜的美味品尝。据说某天八仙之首的铁拐李行经该桥时,被一渔夫识破真相。他不得不给渔夫仙药,可以让死鱼烂虾变得鲜活起来。后来人们奔走相告,经常在桥上等候神仙再次出现,故该桥也被称为“望仙桥”。“鲜”和“仙”两字谐音,饱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石柱两侧的对联,分别为南联的“星文遥泻汉,虹势尚凌虚”。北联的“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联句分别引用唐人张文琮的《赋桥》和杜甫的《秋兴》诗句,蕴籍贴切,别有情趣。

其实桥洞的石壁上还刻有清代大学者邑人王鸣盛的诗句:“望仙桥畔尽渔家,豆架瓜棚傍水斜。几只小船杨柳岸,腥风一剪漉鱼虾。”我没注意看,但透过这首画面感极强的诗句,可以想象,诗人站在望仙桥的高处,举目远眺,河西的市肆和河东的民居尽收眼底。河上石梁、河中渔舟在蓝天碧水间相映成趣的美丽画面。

现在的望仙桥仍不是一具摆设,一件饰品,它是一座刻在望新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标签》

站在经过装饰的门楼前,尚未细细品味它的古色古韵,古风古貌,他们就急匆匆地穿门而过,仿佛从现代穿越到远古。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一群嘉定文学社的社员,我也是其中之一,赶紧低下头跟随着他们穿越进去,好像迟一步就落后一个朝代。

这只是嘉定文学社一次平常的采风。

文学社的成员大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古镇采风是因为身上贴着本土作家宣传地方特色的标签。而我可能是唯一(还有一个梅常青老师)的外地人,泥土色的外衣上也贴有这个标签,所以能混迹于其中。如果心细的人就会发现,我行动上的不自然、不协调性。

安亭老街有多老我不知道,我去向阳工地时倒是经常从它面前经过,但从来就没见它礼貌地对我笑过,没有和悦地对我打个招呼。我也就佯装没有看见。我只注意前方,面前有监控,它什么人都不认识,却会惦记着每个人的脸,而且是个工作狂,没日没夜,不吃不喝地坚守在它的位置上。倘若不小心被它记住,就得“呵呵”一笑了。

离老街大门向西不远便有涂着红白相间的栅栏,越过去便是江苏的花桥。几步之遥,不知道多少年前它们是不是一家的。但现在分得很清楚,栅栏那边就贴着“江苏地界”标签,蓝白两种颜色,异常醒目,站在两边的人感受肯定也是不一样。就像此时此刻我跟在他们后面,以前独自行走时没有,现在骨子里都是。

三月,乍暖还寒,连绵春雨刚刚止住湿漉漉的脚步。今天天气不错,进老街时驮着热烘烘的阳光,我没感觉得风中夹杂的缕缕凉意。

大红的灯笼渐渐褪去了鲜艳,就像刚刚过去的新年,一切都恢复了平常,一切都走上平常,该加班的加班,该工作的工作,大街上游人不多,显得有些清冷,如同当下的天气。走在铺着现代大理石路面上,再看看两边装饰得豪华气派的门面,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老街焕发着青春,但也明显贴上标签的痕迹,如同一个连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妪,硬是涂上血红的唇膏,描上浓浓的柳叶眉,打妆得花枝招展。

其实能带走的都是看不见的,能看见的,你都带不走。老街的历史和厚重不是靠装出来的,也抹不掉。

和大多数水乡江南古镇一样,安亭老街也是以河为轴,依河而建,清幽幽的河水映照着树木,蓝天,也映照着历史;两岸合抱粗的香樟树挺拔、苍劲,直入云霄,一路拱卫着下面的河流,也拱卫着老街的尊严,让人感受到老街的生生不息,万古长青。每株香樟树粗糙的外表上都或多或少覆盖着一些厚实的青苔,像披着一层御寒的冬衣。站在香樟树旁,听它静静地诉说着老街的历史,我仿佛仍能听到河中“吱吱呀呀”地摇橹声,沿河小木船上苍老的叫卖声。河面几步一个石拱桥见证了老街曾经的热闹,繁华。

在九层永安塔前,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仰视它的高度,仰视它的风铃四垂粉墙黛瓦,巍峨壮观的雄姿。它是老街最明显的标签,还有一个标签应该是始建于三国时期、有“上海第一寺”之称的千年古刹菩提寺,据说是三国时期孙权母亲所建,因为我没戴口罩而被拒入寺。但我没有遗憾,心中在为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感到敬佩。

走出老街已是中午,面前流淌的是现代人的快节奏。我想老街之美,要花上时间细细品味,而我们只不过是两个小时的走马观花,只不过是贴上了“到此一游”的标签。现在我匆匆落笔记录一点文字,也是为今天贴上一个标签。

《南翔的冬天》

我下决心去看看南翔的时候,已经是冬天。其实这个时节已经不适合游玩,况且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宅在小空间里的人。

当然我不是突然想去的。余自成有首写南翔的诗:“让我们一起点亮/那一串串美好的记忆/生命中有我也有你/手持的郁金香酒/再次开放乡土的醉意……”第一次听到这首诗是在昆山花桥的上岛咖啡里。那次是我们嘉定文学社成立的日子,他吟着这首《回南翔》飘然而至。去年年底,我去浦东图书馆,再一次听到这首诗,几个人合吟,情感饱满,抑扬顿挫。非常专业的吟诵,震颤着我孤独的心。

但我没想到在这个冬天,自己要跑到南翔来。再美她也只是一个邻家女孩,隔着一道圈起来的长长院子,隔着一道豪华的大门,隔着一颗紧闭的心情。美是别人的,往往欣赏到精致的东西,再回眸可能就觉得眼前全都变成了粗糙简陋。这确实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就像旅游后遗症。

上礼拜五,我们嘉定文学社组织采风,地点就选择在南翔,选择在南翔的“古猗园”。走遍嘉定,宣传嘉定,是我们当初组社的宗旨。今年的第一次活动是去嘉定紫藤园,临行日,家里来了远方的客人,实在成行不了,为此心疼了好几天,这次不能再留遗憾了。

像一条欢快的鱼,我穿过一条又一条平缓的河流,九点半时,停靠在古猗的南门口。繁忙的沪宜公路就在面前,擦肩而过的游人都是陌生的面孔。但我熟悉风。熟悉太阳,此刻它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用暖暖的光簇拥着我。

南翔是上海的一个古镇,古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我没有研究过,也没去问度娘。我连老家的村庄是哪年形成的也不知道,我甚至没有抽空去问问村里最年长的这个想法。去研究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古镇干嘛呢?

我知晓的南翔古镇只有二十多年。打工头几年,没有直达车,来上海都要七转八绕的。有次从老家过来,绿皮火车将我扔到了夜色阑珊的老北站,我就没了方向。在候车室捱了一夜,在瑟瑟焦虑中等来了日出。只是那时的交通不顺畅,转嘉定的车不知道怎么到了南翔。

车站就在公园对面,在晨曦里,在春日料峭的寒风中。我第一次看见瓦不是灰黑色,而是像树的绿叶在围墙上蜿蜒起伏,似乎展翅扑腾的模样。

香樟的枝头探出围堵的围墙,春的颜色中夹杂几片鲜红,如欲坠落的血滴。而更浓的春色一直向里面延伸,在视现里葳蕤。浓或淡,深或浅,密集厚重,形态各异。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了,急促的汽车喇叭催拽着我难舍的脚步。

与南翔第一次邂逅竟是如此匆匆。

现在我就站在古猗园门口。忍不住的眼光向曾经的车站瞄去,尽管很努力,也没有寻找到往日的喧闹,就像没有寻到在寒风中自己匆匆的身影,那曾经的年轻已随岁月远去。

十点整,约好的人该来的都来了。站在公园的门口,游人相帮,我们有了第一张合影,巧合的是我站在《上海散文》主编沈慎裕和《嘉定文学》主编朱超群之间,我这个外地人笑得很开心。

从大门进园还得穿过一扇耳门,这才算是进了公园。我跟在他们身后,一晃我的眼神就不够用了,参天的古树,碎石拼成的小径,不曾见过的花草,都拽着我好奇的心。

在一梱捆“孝顺竹”前,我停下脚步,感觉这些竹子长得有些稀奇,放着大片空闲的地方不去,非得拥挤在一起,一大团一大团的,挤暖一般。还有“百草园”,地方不大,生长着许许多多袖珍的花草,如果没插上“标签”,我就像行走在异国他乡。

迈过一座又一座小石桥,跨过一条又一条小河沟,遇过一座座亭台楼阁,行走在古倚园的浓荫树下,感觉身边在播放一阙阙古词,在翻动一幅幅新画,那种感觉是一番无法表达的禅意和宁静,有种远离繁华的旷达和清宁。

在这个浅冬,在南翔,我知道了一个园林,我认识了一群游古猗园的人。尽管他们也进入了人生的浅冬期,但季节没有阻挡住他们对文字追求的脚步,也许这已是他们毕生的追求,我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在心里有了隐去夏秋的浮躁与喧嚣,多了一份安详。

南翔的冬天没有寒,没有枯,有暖暖的阳光。

相关文章

  • 嘉定,嘉定……

    我还是个学生,没有去过上海之前,对嘉定的映像只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种写在史书上血腥的历史。而我也以为,嘉定是...

  • 水墨情怀话州桥

    上海嘉定古镇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是州桥!嘉定州桥,系嘉定之根。自南宋嘉定十年(1218年)建县为县治中心至今,八百年...

  • 城市漫步——风雅嘉定

    2013年1月27日,嘉定孔庙 一、嘉定孔庙与科举博物馆 ​ 嘉定孔庙,坐落在上海市嘉定区南大街183号,始建于南...

  • 行走诗│在嘉定想起嘉定三屠

    行走诗│在嘉定想起嘉定三屠 文/养安子 在嘉定,我想起了嘉定三屠十万汉人血流成河我怕我今夜,是睡不着觉了 才过了中...

  • 2018嘉定游

    一、嘉定博物馆、秋霞圃 目前,嘉定博物馆下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定孔庙、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法华塔以及嘉定竹刻博...

  •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札记

    ---《湘行散记》 走近名著《湘行散记》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

  • 2019-02-07 利用面向对象依次打开文件

    每日散记

  • 嘉定孔庙

    时间2018年8月8日16:00 地点嘉定孔庙,嘉定南大街183号。 游览时间4:00—4:40pm。 (关门时间...

  • 嘉定会

    秋旷荡尽万里埃,天高云淡似边塞, 远香湖畔精装会,群英辉映释风采。 我方讲罢汝登场,众志一统成效来。 把盏三巡赋患...

  • 嘉定•夜

    夜色中的树影 凉爽的夜风里树的枝干沙沙得摇曳生姿 这是个四月里凉爽而舒适的夜 可惜iphone在夜色中的拍摄能力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嘉定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ey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