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11-10

2023-11-10

作者: 笙箫红尘 | 来源:发表于2023-11-09 22:00 被阅读0次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初三,人们都要到郊外的水边踏青郊游,以消灾避祸。他们把这种活动叫做“修褉”(xie 四声)。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共41人在会稽山阴集会,为兰亭集会,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大家把这些诗作汇集起来,公推王羲之为诗集作一篇序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叙写了兰亭雅集的盛况,抒发人生的种种感慨,文笔隽爽流畅,洒脱无拘。而王羲之的书作将晋人的精神风貌和气质神韵抒发得淋漓尽致。恐怕连王羲之也没有料到,他即兴写下的这篇《兰亭序》竟然得以“天下第一行书”而风流千古。

    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人生短暂,然而他并不宣扬“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而是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灵活自如,堪称历代名篇。

    《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0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后,过几天又把原文重写了好多本,但终究没有在兰亭集会时所写的好。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历代名家书法,尤喜王羲之的书作。他在《王羲之传》中说:“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据说他珍藏其墨迹三千和卷之首尾,但遗憾的是王羲之这篇最杰出的作品无缘得见,因作者本人对此极为看重,定为家族传家之宝,秘不示人。

    李世民想了好些办法欲把《兰亭序》弄到手,均未能如愿,成了他的心病。最后他派心腹大臣监察御史萧翼出京访求,要他务必设法把真迹弄到手。

    萧翼设计骗辨才智取真迹

    萧翼出京调查,打听到《兰亭序》传到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禅师处,智永临终时把它传给了他的弟子辨才和尚。于是萧翼作了精心设计和准备,更名改姓,扮成赶考的举子出发南下。

    一天清晨,辨才和尚打开永兴寺门,可是迈出的脚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低头一看,原来地上躺了一人,散发一股酒气。辨才自语:“原来是个醉鬼!”谁知此人翻身坐起答道:“醉虽醉了,未必就是鬼啊!”辨才见此人一副飘逸潇洒之态,便开玩笑地说:“虽不是鬼,亦不像人!”此人脱口应道:“如此便是佛了!”言毕大笑举步下山。辨才见此人不凡,便问道:“施主从何而来?”此人对曰:“我乃应试举子,昨夜月光皎洁,在山下旅店对月饮酒,苦无知音,店主说山上师父佛法上乘,且书画尤佳,便上山拜访,谁知醉卧山门,有失体统,无颜面佛。”辨才对这书生很是欣赏,便邀他入寺小住读书候试,双方谈学论禅,十分投缘。

    一天,两人饮酒正酣,扮作赶考书生的萧翼“醉后吐真言”,从囊中取出一轴《兰亭序》摹本,却说这是真迹,万金难买,你我是莫逆之交,才拿出来让你一饱眼福。为人忠厚老实的辨才不知是计,对扮作烂醉的萧翼说:“你这个不是真迹,真迹在我的阁楼上藏着呢!”

    萧翼一直“醉而不醒”,似未听见。第二天,辨才见萧翼迟迟未来吃饭,前去催请,发现萧翼已不辞而别,只见桌子上放着一张感谢馈赠的纸条和许多银两。

    李世民派萧翼用计赚得《兰亭序》真迹后,奉为至宝,经常放在座侧,朝夕观览欣赏,多次题跋,并让太子李治用心临习。此后他让书法家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临摹,刻石拓印多幅赐给诸王、近臣,摹本从此散落人间,流传至今(以上三人临摹写本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而真迹呢?史载仍留于李治手中。李世民对李治说:“我死后,你只要把《兰亭序》用玉匣放进墓室我的身边,就是你尽孝了。”李治照办,李世民死后随葬昭陵。

    真迹何在有待昭陵、乾陵发掘

    史籍记载,唐末五代军阀温韬任陕西关中北部节度使期间,“在镇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李世民的昭陵自然难以幸免。由于昭陵修筑异常坚固,他让士兵费尽力气打通了75丈长的墓道,进入地宫,见其建筑及内部设施之宏丽,简直跟长安皇城宫殿一样。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寝,正寝东西两厢各有一座石床,床上放置石函,打开石函,内藏铁匣。铁匣里尽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贵图书字画。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打开一看,200多年前的纸张和墨迹如新。这些稀世珍藏,全被温韬取了出来,但迄今千余年来下落不明。

    对于人们最为关心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究竟是否仍留存昭陵墓室之内?如果被温韬凿陵盗去,为何迄今千余年来从未见真迹流传?

    对此,有些人认为,史书虽然记载温韬盗掘了昭陵,发现了王羲之的书法,但是并没有指明其中包括《兰亭序》,而且此后亦从未见真迹流传和收录的任何记载。温韬盗掘时匆忙草率,未作全面、仔细清理,真迹很可能仍藏于昭陵墓室某更隐密之处。

    但也有些人认为,《兰亭序》真迹所以未见天日,是被也很爱好书法的李治暗中留下,掉了包把复制摹本随葬昭陵,真迹为李治和同样爱好书法的皇后武则天共同据有,到晚于李治去世的武则天死后被带进了乾陵墓室。

    总之,围绕《兰亭序》真迹的下落问题,成为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一个历史文化之谜。究竟如何,看来待到以后昭陵、乾陵正式发掘之时,才能见个分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11-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fh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