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初二
娜与孩子
初二找发小娜叙旧,与前一天的情况截然不同。我俩单独聊天说了不到10句。其他全部的时间只有一个核心——娜的娃Z(1岁多)。
我去前排找娜,半路上正好看到娜爸爸(伯伯)抱着Z出来转。我一伸手,Z伸手让我抱,自然而然,一点也不认生。我抱着Z往他们原来要去的相反方向走,不哭不闹。之前我们见过几回,那时候快会走路,现在已经稳稳当当。陌生人抱不闹人是好,不过一点也不闹人,会不会有点迷糊。我把Z给伯伯,再一伸手,他还伸手让我抱。直到我第三次伸手,他才略微有一点想哭的表情,微微哼哼唧看向伯伯。
娜出去还没回来,我先到大伯家转。门口坐了很多人,又见Z啦,我领着他进大伯家院子玩。他喜欢小狗,看见小狗就往前追。小狗可能害怕,张开带着尖牙的大嘴汪汪叫。我害怕他被小狗咬赶紧拽住他后边的帽子,省着他跑去摸小狗。
娜终于回来了,Z看见妈妈回来开始哭(轻视)了。娜抱着他去别人家转,他很厉害的抢别人东西,另一个小娃哇哇直哭。开始一个哭,后来两个哭,我们赶紧撤出战场。娜对娃基本属于放养模式,不管Z做什么,也不管他衣服脏不脏——跑去耍吧。
这个时候我发现:结婚可能“代沟”不大,只是多个官方身份(……的妻子/丈夫),确定要共同走向未来的另一半;生娃“代沟”差的多,几乎所有的心力都在孩子身上,俩人约等于没有共同话题。不是说没有话题,只是没有时间论个人。
娜说“yin”娃“yin”的够够的,我说“谁让你选择结婚那么早,生娃那么早”。她说:“以后这些路我走过了,你才开始走,都得走。”从长远看确实是这样,再过两年她的娃会上幼儿园打酱油,我才结婚。如果再说说琼,差的更远,她才研究生毕业。
时间不是白过。结婚养娃差的多,同样学历差的多,未来的路一定也差的多。这都是在环境下自由选择的结果。
做媒难
晚上有朋友联系我,想让我做媒介绍合适的女生。关键我认识的年轻女生实在有限,脑子只能蹦出郜郜一个。身边同事都是妈妈辈,娃基本都比我大,比我小的不多。最重要的是都是男生,没有女生。
头一天我还给别人(男孩)说:假如你们以后要相亲,在没有见面之前的照片一定要美美的,至少不能看着五大三粗显年长。第一眼真的很重要。虽然我没相过亲,但别人介绍过,我转给郜郜看,答曰“不合眼缘”。有时候不是说本人长得不好,估计是跟我差不多不爱拍照,拍照不多或者不上镜。(我是觉得大多数女生可能既想俩人合得来,又想对方长得帅,还想家庭条件好。不排除有直接奔着家庭条件去的哈。以上纯属个人想法,如不附勿喷。)
最近《社会心理学》婚姻一章刚学过:
婚姻动机一般来说有三种:经济、繁衍和爱情(包括性)。有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由于妇女地位发生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追求,所以爱情第一、繁衍第二、经济第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