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说话时应该经常考虑到,为什么有的人常常被人误解!
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要安慰别人,反而惹起别人的反感?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赞美别人,反而使人以为是讽刺呢?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要跟别人和好,反而引起一场争斗呢?
沙皇尼古拉一世,刚刚登基不久,国内就爆发了一场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他们要求俄国现代化,希望俄国的工业和国内建设,必须赶上欧洲的其他国家。
尼古拉一世残忍的评定这场叛乱,同时判处其中一名领袖李列耶夫死刑。
行刑的那一天,李烈耶夫站在脚手台上,绞刑开始了。李列耶夫一阵挣扎之后,绳索突然断裂,他猛然的摔落在地。
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件,被当成是上天恩宠的征兆,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后,确信自己保住了脑袋。他向着人群大喊,「你们看,俄国的工业就是如此差劲,他们不懂得如何做好任何事,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皇宮,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虽然,懊恼于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尼古拉一世还是打算提笔签署赦免令。
「事情发生之后,李列耶夫有没有说什么?」沙皇询问信史。
「陛下。」信使回答,「他说俄国工业如此差劲,他们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这种情况下,」沙皇说,「让我们来证明事实与之相反吧。」于是,他撕毁了赦免令。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
以上这个真实案例,的确是人在说话和措辞方面,在分寸上面,用了不当的词句,使对方产生误会。
但更多的是,说话的表情和声调,失去分寸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