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浪漫主义的根源》读后(1)

《浪漫主义的根源》读后(1)

作者: 人间的黄昏 | 来源:发表于2021-11-20 01:25 被阅读0次

    《浪漫主义的根源》这本书源于以赛亚·伯林 1965 年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做的系列讲座。他本想整理出一本关于浪漫主义的专著,但终未完成。于是讲座的内容经整理被编成了这本书。书中保留了很多演讲风格的表述,内容通俗流畅,当然同时难免也会有不严谨之处(伯林生前并不想将其出版,由于浪漫主义专著未完成,同意死后将其出版)。可以说,文风也相当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很难被精确定义,但在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的思潮确实发生了一些改变。以至于根植于启蒙理性、秩序和公正原则的大革命,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种构建说明启蒙运动中的观念不再那么深入人心。

    我们先还是回归到启蒙,究竟什么是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

    17 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给了人类极大的信心,伏尔泰、狄德罗等人都受到牛顿的启发,并将其思想传播到欧洲大陆。在此基础上,这一时期的主流观念认为:一切真问题都能得到解答,答案都能为人所知,而且所有答案都是兼容的,不会发生冲突。18 世纪的各个思想家都试图将牛顿在自然科学上使用的方法运用到人类社会中去,政治、伦理、认知、社会等领域,通通开始科学化。人们认为「人该如何生活?」「何为最优的政治制度?」「最高的善是什么?」等问题都有确切的答案。而这些答案都存在于人的内心之外,因此是完美和谐的。所谓自然法的观念,便是如此。连研究历史也是为了用来论证人应该如何过活,以便建立良好的社会,即历史只是哲学的确证。

    这就是启蒙理性,法国大革命的依据。但其实在启蒙运动中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例如孟德斯鸠就研究了各个地方的制度和文化,得出了永恒和普适并非那么确定,因地制宜更为合理。休谟也用怀疑论找到了因果链的漏洞。但这些并没有让启蒙运动偏离方向,大家已然走在科学决定论的路上。

    而真正对启蒙理性开炮的还得是德意志人。与当时的法国相比,德意志仍处于分裂中,文化也偏弱势,一种自卑心理促使德意志人探寻另外的道路。路德宗的虔敬派就不那么重视知识和仪式,而是推崇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单独关系,强调个人的精神世界。这与希腊化时期哲学从公共转向个人有点类似。伯林将其称之为「酸葡萄心理的宏大表述」:「如果你无法从这世上得到你渴望的东西,你就必须教会自己如何不想得到它。」虽然有将问题简单化的嫌疑,但这种心态确实存在于每个人的想法中。我有时候也会如此,关键在于那些宏大的价值是否为真,必须得经过许多思考,而不能简单逃避。

    这是浪漫主义的源头,实际上是一种对现行秩序的反抗,希望能打破法国主流文化的虚伪,通过个人化的探索来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而不是把幸福寄托在对知识的追求和公共生活中。这之中有对身体的复归,也有个人化和平民化的趋向,对于今天的我们,应该是不陌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浪漫主义的根源》读后(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ly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