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周教育制度与“六艺”教育
(一)学校萌芽的传说 (1)五帝时期:成均、庠 (2)夏代:校、序 (3)甲骨卜辞中的商代学校
(二)西周的教育 (1)“学在官府”(西周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 (2)大学与小学 (3)国学与乡学 (4)家庭教育 (5)“六艺”(西周教育的内容)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与实践
(一)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的私学 (1)私人讲学兴起的原因:①官学衰废,文化下移;②世袭制导致贵族不不重视教育。战乱打破文化垄断。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③养士之风的盛行与“士”阶层的出现。 (2)私学兴起的意义:①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和范围;②打破了文化垄断,“学在官府”的现象;③增加了办学灵活性;④促进了“百家争鸣”的产生;⑤丰富了教育内容;⑥开辟了教育新纪元。
(1)诸子百家的私学:①儒家(孔子、孟子);②墨家(墨子);③道家(老子、庄周);④法家(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
(二)齐国的稷下学宫 (1)稷下学宫的性质:①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学校;②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的兼有议政资政组织形式。 (2)稷下学宫的特点:①学术自由;②待遇丰厚;③学无常师;④管理规范。 (3)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①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发展;②显示了古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③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④值得后人反思。
(三)孔子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编订“六经”。 (2)教育作用:①教育与社会发展:“庶”、“富”、“教”;②教育与人的发展:“性相近,习相远。” (3)有教无类 (4)教育目标:“学而优则仕” (5)教育内容:①“六经” ——教育内容:a.道德;b.知识。②教育特点:a.偏重文事;b.偏重社会人事;c.轻视科技生产与劳动。 (6)教学方法:①因材施教;②启发诱导;③学思行结合。 (7)道德教育:①教育目的:培养“从政君子”;②教育内容:“礼”、“仁”;③修养方法(德育原因):a.立志;b.克己;c.中庸;d.力行;e.内省;f.改过。 (8)教师观:①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③以身作则;④教学相长;⑤爱护学生;⑥温故知新。 (9)影响:①首先提出教育对于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②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③“有教无类”使大多数人受教育;④从政君子“学而优则仕”,提出了教育为培养政治人才。
(四)孟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①对个人的作用——扩充善性;②对社会的作用——扩充个人的善性,以达到国泰民安。 (2)教育目的:①“明人伦”,为政治服务;②宗法的社会——伦理教育。 (3)道德的教育(理想人格):①“大丈夫”的理想人格。②如何实现?——a.持志养气;b.存心养性;c.反求诸己。 (4)教学思想:①因材施教(教亦多术);②“深造自得”(有自己的研究和理解)。
注:开始全力备战考研。对于我来说,背诵是一大难题,所以决定从今天起,把每天背诵的内容的大概结构框架给默一遍。和简书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