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那些事

作者: 蚌壳1 | 来源:发表于2017-08-10 16:57 被阅读0次

    今天主要是想透过五部日本文学大师之作来思考一下日本文学的特征与魅力所在。在里面有些我很是喜爱,有些并不认同,甚至嗤之以鼻。总之,一切都是个人读过的感想体会。【写完真的把我整压抑了,开头先说明一下,想配些与题文不符,轻松愉快的图……】

    日本文学那些事

              三岛由纪夫

              《罗生门》

          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农民破产了,只好拿起刀来,决心作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一个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战役的城墙上去,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老妇人衣衫斓缕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强盗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毫无疑问它是一部反应人性的作品。文中用冷峻的笔调,阴冷恐怖的气氛。我读出的也是人性的阴暗面,为了生存人类放弃许多生而为人的原则,寥寥数笔,勾勒出这个费解的、低等的、无聊的人生和对人性的绝望。

        重温这部作品,我反而比第一次接触更加压抑,逃避了。因为现在的我似乎不太想触碰有关人性的文字,特别是讲阴暗面的。有句话讲得好,“如果真的通晓人性,那么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可能是自己最近慢慢地比较忙碌了,人性这东西,有好有坏,但也不必抓住它不放,钻牛角尖……现在想想空闲、无所事事的时候,人都是会或多或少无病呻吟的,我也是,告诫自己好好做事,付诸实践,不要想太多……

    罗生门一词出自日语,现在通常指: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如 “巴中发生扶老人罗生门事件”、“贾静雯婚变罗生门事件”等。

                        太宰治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胆小懦弱,惧怕世间的情感,不了解人类复杂的思想,继而通过搞笑取乐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后来发现饮酒作乐似乎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于是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最终走向毁灭。他被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最后只能毁灭自己。

          其实我不太愿意读这本书,因为主人公叶藏的某些情绪,为人处世观某种程度上也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看这本书,就如同揭开自己的伤疤,戳中自己的软肋。也许是因为我的个性与主人翁很像,软弱又容忍,自卑还骄傲,有时候也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

          太宰治的文字,透露着深深的绝望,有人说不要太读到心里去,会很痛……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心灵救赎,只像是内心惨痛的白描,一步步在绝望中走向毁灭。或许这也便是这本书的魅力,作者直面内心,讲潜在心理向读者袒露无遗,这也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至少我是这样。也许会有很多人讨厌太宰治这种懦弱厌世的气质,我都讨厌,只是生而为人总是有两面的。看到那些文字,挺压抑,但是却也可以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衬托自己,其实我们都还好,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很是美好,纯良,所以才更能乐天的去迎接明天的幸福与挑战……

    太压抑了,回想那些片段,我整个人有点受不了了,来点正能量治愈系的

        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心里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情绪并没有特别大的波动,然而眼泪却止不住地流,因为感动,因为感受到了岁月中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个体自身创造美好的温暖,人性的光辉……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

    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东野圭吾

          去年读的这本书,一开始看感觉挺恐怖的样子,仔细地看了下去,才发现是那么的吸引我,记得当时两天不到就看完啦!这个故事很治愈,与东野先生其他作品很不一样,我真钦佩他的思维,如此强的逻辑性,将时空交错,人物关系,故事进展近乎完美的呈现给读者,这本书我想我是永远不会忘怀了……比起黑暗中一点白光的《白夜行》,我更喜欢东野这本拼图一样的书。

    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早已破裂。

        这是一本震撼我心灵的书,永远忘不了浪矢爷爷的解忧杂货店……“有时伤害,有时依赖,人总是在不经意间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

    这里面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感动得体无完肤,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所有重要的人看啊。

        还有东野先生的许多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恶意》等等,我欣赏石神先生的智慧,感动于他甘愿付诸生命的爱,这样的人,孤独智慧,不善言辞,却是犯了罪都不忍心,希望他不被发现,可以幸福一生。  白夜行,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雪穗与亮司,两个人寄生地活在,他们犯过错,受过苦,他们的世界没有太阳,彼此就是生命中的太阳,还是逃不脱扭曲的心灵,畸形的爱恋,我看了压抑,但也心疼。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可以很直接的说,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本小说,以前是好奇地断断续续的看了大部分……我读到的这本书的主题就是有关于颓废,病态的。

        后知后觉的读了,发现这么多人初中拿这当启蒙书啊,可怕~村上春树流露出的感情明显是一个历尽沉浮的中年大叔啊,怎么成了青春读物?文中许多大尺度描绘也是令我瞠目咋舌,不知道为何要大量投入这方面的描写……,当一个人生指南来看有不少价值,但当文学读未免有点单薄。在中国,感觉初中生心智未成熟读这个容易跑偏,高中生,大学生读也是在看“颓废,压抑”……可能大背景不同的缘故,在1960年代全球“性解放”、日本“全共斗”的背景下,当大多数向“左”转的时候,渡边君在做一个自由、安静的“美男子”,并留下他冷眼旁观的时代印象。还有直子、绿子等,在各自的烦恼、压抑和忧愁中,各自挣扎。即便年代久远,依然可以看到似曾相识的青春、似曾相识的大学:如此敏感,如此无聊,如此脆弱,如此错乱,如此动人。

        很多人都觉得读不懂这本书,包括我也是,现在我很相信一种观点,就是《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也是村上先生在论述他的这部作品的时候说的,现实而非现代。《挪威的森林》以男主人翁渡边和几位女性之间的关系,看过书的人都会思考,他爱的到底是谁,但是可能这样想就走进了误区。这本书不是让我们搞懂剧情,我猜想渡边君自己都不知道爱的是谁,这部作品真正要表达的就是我们以为没有读懂的,那一种情绪,一种心灵的共鸣,一种在大背景下迷茫,孤独的人的情感共鸣。这样便足矣。

                              川端康成

                                《雪国》

        《雪国》描写了成年人的情感,缠绵而幽怨,是作家精心营造的境界,具有空灵之美。第一段描写窗上的暮景流光更是成了摘抄的名文。这部作品并无较多的情节,着重表现的是在雪国那独有的地方风光中,岛村和驹子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和性爱生活。

        这本书内容和挪威的森林挺相似的,比较而言这部让我感觉好一些,故事性内容不多,文中描写自然景色的文字倒是挺美妙的。

    “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拔腿而去。这就是我,一个天涯孤客心底所拥有的自由。”

    “ 山间的路氤氲着雾气,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湿,胸前和双脚本该觉得冷,背后却因为疾步而行被汗湿,更因为难耐的情绪而焦躁。初识爱情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在这样如梦似幻的山里,就注定这是一场足以铭记但是却不可能结果的感情。”

        可能是比较不了解日本的文化,环境,当时的社会氛围,代入感没中国作品那么强烈,(前段时间大陆版的深夜食堂,评价挺低的,我也看了日版的,但是对比发现,自己更喜欢看大陆版的,很多人觉得这就是照抄原版,还抄得不伦不类……,个人觉得,戏剧作品必然有它的一套真实性,也许中国是只有大排档,没有深夜食堂,但戏剧作品看的更多是一份情怀,寻求的是引人共鸣的抽象的情感体验与作用于生活实际的关怀。)所以有些难以适应那些文学大师所写的故事,场景,独白……很难适应他们毫不隐晦地将内心的虚无,性事毫无保留的展现……  不同于国内主流的励志治愈鸡汤系列文章,日本文学大都敢于写出丑陋,阴暗,同时还不给出答案,单纯的表达出心境,让人看了可以引起共鸣,却又在书中找不到出路。答案也是应该自己给,路也该自己走了才知道。

    结语:

    写完这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但又无法表达这种感受,就是很空洞,很压抑,无以名状……或许用大多数人说的那句,就是矫情……,但这又不能说成是矫情,就是读完这类书的情感体验而已。看一本书,我觉得浅层次的“用”是学会你欣赏的那种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深层次的“用”应该是那些文字所带给你的心灵体验,让你思索,让你更好地为人生“布局谋篇”,后者更加潜移默化,深入浅出。

          读书也总得找到适合自己的,你能喜爱一种文字,喜爱一种思想那就很好了,或许我们不用一定全读名家大作不可,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标榜为青少年必读课外读物,这也许是国情,国内环境要求的,但是在俄罗斯这一著作的原产地,这本书也并没有太神化,也不是人人喜爱,社会大力推崇的,甚至在那里这本书不那么入流。有些非主流的文章,我们喜爱,看了不会对自己有害,也不危害社会就很好,总之一个人该有自己的思考。

                          The endi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文学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nh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