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中一定有遇到自己过不去的事情,使自己痛苦,而反思痛苦的根源,会使人更加客观的看待事物并获得快乐。
我的第一个痛苦,是源于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这里的不理想,是从初中开始到高中,六年的时间里,我所认为的成功,那就是第一名。
初中的时候在乡里面的中学,学习竞争压力小,加上自己有点头脑聪明,经常是名列前茅。如果考了第二名,那都觉得是失败。我还记得上初二的时候,因为一次得知自己考了第二名,我在炕上(嗯,就是土炕上)很自责,很痛苦,还写诗,感叹失败是不是一直都会存在,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蛮好笑的。
上了县里的高中之后,我在很努力的情况下,也只能到16名,而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很难突破,于是就痛苦,责怪自己为什么笨,不行。还记得有一次,英语考试听力做错了很多,自己硬生生把自己怪哭了,回家跟我妈抱怨,让我妈感觉很担心,跟我说,有什么要紧,实在不行回家种地。现在想想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而且每个人从小收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影响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智商也不同,在成绩上有高低是正常的。但是那个时候由于长期的无法突破和对自己的过高要求,导致自己最后产生厌学的情绪,心想自己可能不适合高中那个环境,一心只要离开那里,什么都不管了。到最后基本也不看书了,心想考什么样都无所谓了,彻底感到失望到绝望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在大学里面重新开启的。
其实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对成绩这么重视,原因有一,就是我因为成绩好,确实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和关心,来自家人,来自老师,来自同学,甚至是学校旁边邮局里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我的名号。所以我想保持自己的优秀,独一无二的优秀,这样就会有地位和关心。最直接的目标就是一百分,第一名。而人是复杂的,我在这样的位置下,开始自大,狂妄,骄傲,对现实很多事物感到不满,对现实中的人产生不满。
以自我为中心,不符和我预期的使我气愤或者是痛苦。
而我是这样,做到了一点优秀,就想更优秀,说是贪婪的话,其实也不无不可。比方说我在得知自己第一次模拟考试就考了第三名,就开始质疑,这边的人是真不行,我都没怎么学,而且我的分数也只是80,90多分而已,竟然就能考到这种程度,于是就想着去县里读中学,离开这个我有点“看不上”的地方。
然而最终的中考,我竟然史无前例的考到了第四名的位置,这在之前从未有过,我在考前的三次模拟考都是第一名,我还记得我在那年看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作品,看着人家里面的作文都写的“故作深沉”,有的还加英文,我还学习了英文的意大利斜体,于是考试的时候打算剑走偏锋,一战成名。可笑的是,成了我最糟糕的一次考试成绩。
我缺乏引导,其实这样说也很中肯,我想更好,我的初衷就是这样,想卓越,想满分,但是都是自己在摸索。没有额外的资源可以给到我,我所身处的家庭环境,多买几本书,都会被“斤斤计较”。
上了高中以后,我所经历的打击是也许也是顺利成章。什么是打击呢,现实的情况和自己内心的期待不符,而自己又不满于现实的情况,这就是打击吧。从一开始入学考了100多名,到努力之后的前20名,其实我觉得,我是应该对自己满意的。但那个时候有些野心,做出了些成绩,就想着前面有哪些人,要超越他们。
我还记得我取得了进步,看着大榜的名单计划自己的目标时,一位学习很好的女生跟我说,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定符合的目标,我当时并没有做出回应,觉得她是在觉得我不行吗,还是是出于好意的关心呢,我只是不做声。现在想来,她是智慧的,她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双娇),这估计也是家里给的资源好。印象中她考过大榜第四的好成绩,这在当时的只能考30、40名的我来说是很羡慕的。
而最终高考我的成绩还不算太糟糕,至少初中时高我0.5分的那个发小,我高考的时候领先了他一百多分。只是当时的我已经完全不想去想自己考成什么样这种事了,我无法再在学习考试中获得快乐。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高中的时候我获得的名次是什么。人活着,心态一定要好,否则还真的有点辜负这场生命之旅了。
要想在凡人堆“混得好”,人要学会知己,而识时务,识事物。当然也可以超然物外,但是不要让自己痛苦就好。现实就是现实,人要根据接受并立足于现实而后采取进步策略。如果处理妥当,心态得宜,或许我能得到一个更好的名次,进入更有名次的大学,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事实也只是事实,至少现在人接触到的现实里,不存在也许这种开辟另一种平行时空的情况。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人还是要有策略,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和热情,否则真的会最后被打败。
我的第二个疼痛,是关于人际关系,包括处理爱情。
人是社会性动物,而我不难免俗。上了高中之后,和寝室的同学产生了莫名的依赖感,做什么都要一起,占有欲很强,他如果和其他人太亲密,我还会妒忌吃醋。希望他一直陪着我,什么事都和我一起,照顾我的心情和需求。这种需求,其实并不成熟。对于人,我想他人对于自己的照顾只是礼物,而自己不能汲汲以求去期待,想要索取,为此而痛苦,憎恨他人就更加不成熟了。这里的成熟与不成熟,并无优劣,而是人的状态。
性发育的时间里,我发现了自己和其他的男生的取向是不同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反而很快的就接受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自我为中心的主义在作祟,就是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错,如果有错,那是别人的错,是时代的错,于是我很适应自己的取向,并等待着时机(离开高中),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此可见,其实自我为中心,也并不是全无好处。
我会通过不理对方,变得冷漠去表达自己的不满,对,我最大的反击方式,是冷暴力,是说很伤人的话,做出冷漠的行为。其实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很难过。就像,我很想你,很想你接受我,拥抱陪伴我,但是我表达是,我讨厌你,你走开,你给我滚。这很奇怪吧,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涉及到心理学的范畴,有机会真的要好好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对于老师,我也不知道如何讨好,一直觉得老师就应该是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然而并不是,教师只是一份职业,而电视或者电影是剧情,现实比剧情容纳的人性更丰富,这涉及到如何与某种类型的人相处之道。我呢,则是被教师关在冷宫里的人了。
对于家人,也不知道怎么照顾别人的情绪,使人与人之间和睦一些,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每个人娶老婆都想娶贤妻良母,但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做贤妻良母,父亲或者应该顶天立地,成为家人的保护伞,但也有可能父亲胆小懦弱,是家暴的制造者,人的个性不和,却仍要坚持自己(这里面有一部分是认知不到自己),却不得活在一起,于是家人中的矛盾也就产生了。
与人相处,自我控制也是一门学问和技术,需要学习历练。
我的第三个疼痛,是选择了一个无法给我带来快乐和抚慰的专业,并且长时间我要从事这门专业衍生出的职业。生活开的黑色幽默,源于人的不知。
上了大学,本来觉得可以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一直以来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应该追求梦想,追求爱情,然而上的专业延续了我高中时代的痛苦,数学,物理,继续学,而且很难,专业知识也很难理解,真的不是我一上来就能从中得到快乐的东西,我需要压抑自己的厌学的本能去学习,成绩也都一直处于中游偏上的位置,自然,这不是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上游,是专业里数一数二,而这样的人不巧不是我。
不过我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就没太上心去学,或者说用了7层的力吧,于是也并没有很把这个排名当回事,当某位直男癌老师说我作为学委其实学习成绩应该好一点的时候,我也不以为意。但若说完全不在意,也是不太可能的。
我想要的,是文学,音乐一类,现在想来,是因为要宣泄,要娱乐,好像生活沉闷太久,需要多姿多彩的东西表达,而我当年喜欢读的是什么呢,很可笑,是郭敬明,是青春系文学,喜欢的明星,是李宇春,是ladygaga,是当年的流量。
其实我想要的,也是成就感,是擅长一件事所带来的快乐,是优越感。这在我可以真正懂得编程,做出东西了之后感到舒服,决定继续做这行上有所体现。
或许当年选了文学或者外语,真的会做的比现在好,因为这样选择满足了我当时表达的欲望,我想要被理解的需求,我可以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计算机这种理工科,是制造型的快乐,是有门槛的生动,是不表达情感和情绪的说明文档。
而贫穷,也不得不限制我的选择,为了解决温饱,为了活得像人,也不得不从事这个有市场需求可以带来现金收益的工作。而如今的我,倒没有早年的那种执拗了,没有那种强烈的对现状的抗拒和对未知的幻想了,其实自己也不是真的很喜欢某种东西,只是感觉自己现在做的东西,自己没什么天赋,不得不接受原来自己好普通。我想自己有了这种认知得益于敏捷思想,这种迭代逐步改善的思想值得学习。
感谢生命,某个不知名的力量,赐予我智慧让我知晓了这些。而我不能总是在追求,永远为未得到而痛苦,接受并享受现在,放眼未来,锁定短期目标。
但其实,生活哪有那么多所谓高光时刻呢。只要健康的活着,就是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