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
魏惠王本来是悲情色彩很重的角色,国家的颓败,子孙的不争,空怀梦想却已老去的英雄徜徉在日薄西山之日,本是无心说笑的,但成了“李立群式”,就注定叫大家发笑,而且是笑得五味杂陈。正如“李立群式”的幽默每每所达到的效果,观众眼见那些似是正常又似是荒诞的举止言谈,笑的却全是与自己心中的焦灼酸楚乃至忧伤的亲切照面。

魏国灭亡源自内部,魏国前期的强大引发自身的自大与目空一切的自傲为以后失败埋下伏笔。其次是用人。魏惠王时期,亲贤纳士之风再起,然而已经变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摆设。对商鞅的视而不见,对张仪的公然蔑视,对范雎的嫉妒折磨,对孙膑的残酷迫害,对蔚缭子的置若罔闻,对乐毅等名将的放任出走...回顾魏国的用人史,几乎是一条僵直的黑线。
当秦国大军逼近大梁城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魏王假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上朝议事的大臣,这种现象在山东六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商鞅本来的志向是选择在啊魏国实现的。可是历史的遗憾就在于,魏国丞相公叔痤三番五次的举荐无果之后,公叔痤甚至恳请魏王不用商鞅也要杀掉商鞅,可是魏王连杀这个中庶子的兴趣都没有。
这样一个对人才暴殄天物的魏国,在危难之际如果还有人相助,那就是奇迹。可以说不亡国简直天理不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