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早知如此,何必开始。
如果我们那时能不那么倔强,也许今天就不那么遗憾。
如果当初勇敢的在一起,会不会不同结局。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时候,回望过去,不停地在心里问自己,如果当初怎么样怎么样,现在也许就怎么怎么了。就是因为当时没有怎样,所以现在才变成这样。于是,慢慢地,你便常常沉溺在过去,如果当时再怎么一点现在就不会是这样。陷入泥泞里面,很难再走出来。
这种思维就是反刍思维。是在反复不停地想令自己困扰的事。它是被动的思维,反刍者只是不停地想,但并无实际行动来解决困扰。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模式,也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它会引发和加重抑郁情绪。
反刍思维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呢?
第一,损害解决问题能力。试想一下,想要把问题解决,最重要的途径是行动。而反刍者只会在自己的思想里思考,只会越想越悲观,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这样的情况下,怎么会有实际行动产生来真正解决问题。研究表明,经常反刍的人患上抑郁症的比例是不反刍的4倍之多。由此可见,反刍带来的后果不可忽略。
第二,危急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于悲观,消极的状态,心理生理同样会受到影响,当然没有办法保证身心健康。也许你是经常失眠,即使睡着了只要轻轻一碰就醒来;也许你会感觉自己吃不下,心率加速;也许你偶尔会有暴饮暴食等极端行为。这些都影响了你正常的生活,造成了身心的伤害。
第三,破坏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可以倾听我们倾诉的小伙伴。将自己身上的负能量通过向他人倾诉从而减轻痛苦。但是,假若一个人不停地向他人倾诉,抱怨,吐槽,过了一个极限就变成另一种味道了。一开始对反刍者是同情,理解他们的痛苦和难受,甚至会给出建议,让反刍者尽快地走出困境。但反刍者通过不会听取意见,不会做出实际行动来改变,而只是一味地抱怨和吐槽,到最后倾听者只会选择置之不理,让反刍者自身自灭。原本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而最可悲的是,反刍者往往不会体会到这一点,他们甚至到对倾听者的不理不睬感到生气和难受。
既然知道了危害性有多大,那么要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在反刍中?从反刍思维的概念里我们便可以提炼出它的三个本质特征:
首先,它是重复性的。它是不断重复发生的,反刍者会不断地反问自己:为什么当时不这么做?为什么会这样子发生?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子对我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啊?反刍者会不停地碎碎念,会不断的自怨自艾,走不出来。
其次,它是被动的。反刍者认为他们在思考的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然后我们都明白,只要思考没有行动的都是没用的方法。缺乏动机去执行,只停留在思考层次,同样都是一张废纸。比如,你一直抱怨改变不了现状,却一直无法付出行动来真正解决问题。明明知道应该去看医生却迟迟拖着不去。
最后,反刍是关于过去的。反刍者会把注意力放在过去的时光里,如果能跟那时一样就好了,如果当时做了那件事就好了。那时候怎么这么蠢?那时候到底脑子里出了什么问题。相反,担忧是指向未来的,在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害怕未来会不会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情而扰乱自己的计划。
那么可以如何阻止反刍思维继续影响正常的生活。
第一,要停止后悔。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后悔的时刻,后悔自己说错话,后悔自己没有及时采取行动把握机会,后悔自己错过的遗憾。后悔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让后悔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要学会暗示自己,既然过去了,既然后悔了,那就这样了,不要再想这件事了。与其这样想,不如好好关注未来,看看还能有什么改变。
第二,分散注意力。把停留在过去的思考时间转移出来,去做其他的事情,尤其是女性。男性习惯于解决问题,而女性则更可能陷在负面情绪里面难以走出来,因此女性更要注意分散注意力。比如让自己放空,想象一下美好的事情,看一部让自己欢乐的电影,练字让自己平静下来。
第三,压缩思考时间。从转移注意力到再向前一步,让自己忙碌那些有价值的工作,让自己填满自己的生活。给锦鲤多大空间就能长多大,那么反刍思维也是一样。一旦压缩,甚至减少到没有,到最后可能就是消除了这种思维。
第四,学会挑战自己。精进是指完成某件对你有挑战而实际是在你能力范围内的事情。精进是反刍者的障碍,如果可以通过这样的挑战不断战胜自我,无形之中也让自己有了信心,从被动地思考中到有信心地行动,不断地让自己更倾向于行动之中。
反刍思维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会对生理心理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加重或延长负面的情绪,容易将情绪放在消极悲观上,从而陷入泥泞难以走出来。因此,假若已经觉察到自己有这种倾向,不妨让自己找点快乐的事情动起来,不妨让自己学会尽快释放内心的负能量,给自己信心让自己精进,从而真正尽快跟反刍思维说拜拜。
生命是美好的,过去是不可改变的,勇敢地朝前看,努力地向未来精进,给自己信心和勇气去挑战自己,去面对现状,感受红花绿叶,感受庭前花开花落。舒适坦然地走在明天的日子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