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课堂上,请一个学员上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是谁”
连续问了三遍,这个同学回答我是xxx。
显然这个答案看是正确,实际上它有逻辑上的定位问题。
这个时候老师请了台下的一个学生回答,这名学生回答说:
“他首先应该是学员”
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
为什么这么讲呢?老师给大家解答了。
原来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多重的角色,如果没有在当下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就会出现沟通的障碍,隔阂的障碍。
比方说参加培训的时候。,个人的第一角色应该是一个学员。
而如果还定义在自己是某某经理,某某老大,某某总经理,那么从定位认知上就有差别。
我们都说参加学习的时候要有空杯的心态,实际上就是要将自己在现场的第一角色定位清楚是一名学员。
而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存在着多种角色。
在家里,我们可能是老公,老婆,儿子,女儿,爸爸,妈妈等。
在工作,我们可能是领导,可能是下属,可能是同事,可能是合作伙伴,可能是甲方,可能是艺方。
在外面我们可能是朋友。,可能是陌生人,可能是学员,可能是老师。
不同的场合一定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至少第一角色不要混淆,一旦混淆了就会出差错。
比方这位学员如果在学习课堂上混淆了第一角色,没有空杯心态,将自己放在公司的职位上,那么学习到的东西必然较少,过滤性的倾听。
如果在家中第一角色是丈夫或者是爸爸。但绝是混淆了,还留着在职场的领导形象,家庭就不会安宁。
所以每个人在当下的那个参与里面,都要进行角色的排序,认清楚自己的第一角色,第二角色。
非常类似于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如果此时此刻我有荣幸让你看到我这篇文章,在当下你看到的这一刻,请问一下此时此刻你是什么角色?是否在其位,谋其政?
谢良清
2020年12月1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