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
这本书的作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一位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以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生活的融入者的角度描绘了他在支教了两年的小城——涪陵中的生活。有旁观者的客观也有融入者的热忱,有理性的思考也有博大的宽容。作者支教涪陵师范专科学校的那几年,正好也是我读师范的那几年,有些事有些人读起来倍感亲切。我那时所经历的身边一些时代性的变革正如江城涪陵那几年的变革一样。现在得以借着作者的角度再次审视那时的生活,那时的社会甚至那时的国家,不得不说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
说起《江城》,还得说说作者的另一本书《寻路中国》。相比之下,《江城》以体验居多,《寻路中国》则观察更多。作者自驾一路向西,看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可在作者的眼里,有时会让人觉得咱们中国人还没一个外国人看得透彻。
何伟三部曲中的另一部《甲骨文》还在等着我看。
世界读书日,说说我读过的书……《耶路撒冷三千年》
这本大块头整整花了我三个月的时间!三千年太长,信息量太大,背景知识太缺乏,读起来异常艰难!读完这本书只能感叹历史的浩瀚无涯!三教数千年的恩怨荣辱,几大家族的你起我落,让这片圣地更添几分迷人的色彩。“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梦想着有一天,能踏上这块纠缠了三千年哀痛与纷争的圣地!
世界读书日,说说我读过的书……《白夜行》
东野圭吾四大神作之一。对于偏爱悬疑推理的我来说,好看得停不下来!故事能在如此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一点一点铺展开,足见作者掌控故事的能力,不愧为天王级作家!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故事从一件凶杀案开始,一位警察跨越20年来寻找真凶。虽然作者在文中不断的暗示各种诡计的前因后果,让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出手法和幕后的黑手,但在猜测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地质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凶手?是的话,动机到底是什么?我想,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吧!
真正好的推理小说不会因为知道结局而失去吸引力的。相反,看完书后,再回过头看看作者布下的线索,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行文的滴水不漏。
世界读书日,说说我读过的书……《地中海三部曲》
寻到这三本书,是受《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影响。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太迷人,使我的目光不得不一次次投注于它。三本书中,看完《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正在看,《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待看。看完第一部,我就迫不及待地写了篇感想。只能说:作者写得太精彩!翻着那一页页书,仿佛那一场场战争就在眼前。作者极其注重这些历史战役的细节描写,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简直像是一部小说,读起来丝毫不觉得乏味。
世界读书日,说说我读过的书……《蒋勋细说红楼梦》
这套书不是看完的,是听完的。80回,一回分上下两集,一集近一个半小时,整整240多个小时,听了近半年时间。那段时间洗脸、吃饭、走路、烧饭、甚至洗澡,无时不刻看见我挂着副耳机,如醉如痴。蒋老师的声音太迷人,他对《红楼梦》的解读更令人着迷。相比其他红楼大家,蒋老师的解读多了些慈悲,多了些人性,多了些对生命的追寻。“生命状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得有多大的胸怀才能看透这一切,包容这一切啊!对生命应该有更多的敬畏和珍惜,对生活要用慈悲、宽容和平和的态度去面对,我想这就是蒋老师想要传达的吧。
移动硬盘里存了蒋老师有关美学的二三百个视频,足见我对他的真爱了!
世界读书日,说说我读过的书……《苏东坡传》
苏东坡是我最为佩服最为欣赏的一位文学大师。对他有比较多的了解是看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他的诗他的词,他的字他的画,他的豁达与多才,无不令人敬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不仅写了苏东坡的一生,连同他身边的一干人物:苏辙、苏洵、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徽宗、宋神宗等进行了梳理。不得不感叹苏东坡的朋友圈太过强大!林语堂也毫不掩饰地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苏东坡的热爱,才子写着才子的故事,完全是惺惺相惜啊!
当初这本书是林语堂用英文写给外国人看的,所以读着翻译本还是略显生涩,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也是一种遗憾吧!
世界读书日,说说我读过的书……《吴哥之美》
这本书是在我去了吴哥窟之后买的。去吴哥之前,我就看了蒋老师说吴哥的视频,被他对吴哥的那份热爱所感动。蒋老师去吴哥窟去了14次,对吴哥的认知远胜于任何走马观花的人。在磐安休养的那几天,翻开了这本书,我跟随着书中的文字又一次重游故地。书中的图片是那样的熟悉,文字仿佛带有一种魔力,让我一次次回忆起曾经走过那长长走廊的点点滴滴,回忆起那些凝聚着人类文明的宫殿庙宇……
世界读书日,说说我读过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