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科学改变学习(22):天赋&努力

让科学改变学习(22):天赋&努力

作者: 刘启辉教书匠 | 来源:发表于2022-06-20 05:49 被阅读0次

          我们更敬畏的是天赋还是努力?许多教育和体育届人士都非常重视坚持和韧性的重要性,但我们都在背后怀有“天赋偏见”吗?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为一些音乐家播放了两首音乐并告诉他们:第一首音乐的作者是“天生派”,很早就显现出了天赋;第二首音乐的作者是“奋斗者”,有着很强的动力和决心。

          事实上,这两首音乐都来自同一位专业音乐家。接下来,参与研究的音乐家们来评价,哪一首更好听,哪一首的演奏者将来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主要研究结果

          1. 尽管听到的是同一位音乐家的音乐,参与者仍认为“天生派”比“奋斗者”更有才华,更有可能成功,是加入乐队的最佳选择。

          2. 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参与者表示努力工作和训练是音乐家成功的关键。这一观点得到了更多专业音乐家的认可。然而,研究发现,与那些经验较少的同行相比,专业音乐家对“天生派”音乐家的印象更为深刻。

          3. 当问到参与者如果可以再听一遍,想听哪一位演奏者的音乐时,专业音乐家们选择了“天生派”,并对其能力给予了更高的评价。

    相关研究

          与“天赋效应”(Natural Talent Effect)相似的认知偏见是“晕轮效应”(Halo Effect)。当人们评估某人的第二件作品时,会受到其最初的积极表现影响。

          研究发现,给学生的第一篇作业打分高的老师,更有可能在其第二篇毫无关联的作业中给予更高的分数。

          研究指出,可以用匿名的方式来避免这种“晕轮效应”。有证据表明,在音乐和匿名简历中进行盲试有助于克服这种错误的想法。也有建议说,若是对学生的课业采取类似的措施,或许有助于缓解学校中“晕轮效应”。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当根据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反馈时,会带来一些挑战。


          遗传的天才&后天的奋斗!

          我们究竟敬畏天赋还是努力?从研究结论来看,人们存在成才偏见,也就是对天才偏心,给予了更高的评价。遗传与环境向来是心理学家重要的研究命题之一。以上研究具有跨文化的概化作用吗?也就是说,这样的一项研究放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如果你看过《阿甘正传》,或许在你内心种下了草,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一切皆有可能!”。《阿甘正传》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阿甘正传》一反美国大片英雄主义的传统,会不会是一种反向形成,如同一股清流,所以获奖无数。

          反观中国的文化,从来不缺这方面的题材,愚公移山、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反而很少渲染英雄主义,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地球、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或许是文化所致,中国人的勤劳令世人印象深刻!

          敬畏天赋还是努力?敬畏天赋,人从小就被定义被决定,让人找不到奋斗的理由,顺天命而安于现状。敬畏努力则让人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努力改天改命。王德峰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不知命,是此人悟性太差。年轻人不相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了四十岁的人还不知道有命,只能说这个人悟性不够,这无关乎智商,就是不能领会人生最根本的东西。具体到个人,貌似折衷主义、辩证主义更为恰当,过犹不及。一言以蔽之,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人既要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也要有顺天命的淡然。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科学改变学习(22):天赋&努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tl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