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是很多人写作的拦路虎。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写作技巧:卡片。这是纳博科夫和钱钟书等超一流作家钟爱的写作方法。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阅读中,学习中,积累素材,制作成卡片。他们的写作犹如天马行空般,只需取出卡片,再填补上细节即可。
为什么这些作家偏爱卡片式写作呢?其背后的原理有三个:阅读,写作和修改。
首先,用卡片来组织阅读心得,便于我们记忆。这里需要补充一个认知科学的知识点:必要难度。
还记得我们上学时是怎么记笔记的么。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边听讲边记笔记,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将笔记记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可近些年的实验表明--存储与提取呈负相关。也就是存入记忆时越简单,那么提取记忆时就越困难。我们以为的边听边记记得牢,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边听边记的存储太过容易了,当我们想要提取时却困难重重。
如果我们增加记录时的难度,即过半天或第二天再写笔记时,这样未来提取时更容易。
其次,用卡片来写作可以改善创意密度。传统的写作从头写到尾,作家面对的是整篇文章,密度极大,容易拖稿。而卡片式写作,由于每张卡片上的内容很少,我们更容易聚焦注意力。
最后,对卡片进行修改时,可运用远距联想能力。普通作家写作后的修改,通常是逐字逐句的修改,大多只能聚焦于当下。而卡片式写作,可对卡片的顺序进行任意的更改,通过改变卡片间的距离,充分发挥想象力。
上述三点,组织阅读心得、改善创意密度和远距联想能力,反应了认知科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组块。为了方便记忆和提取,人类把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加以分类和加工,使之成为一个小的整体,称之为组块。
而卡片相对于传统写作的“词汇”和“段落”,便于记忆,也更有意义。对卡片的再加工,是一流作家写作的秘笈。
对于21世纪的我们来说,有三种推荐的卡片使用方法值得借鉴。第一种是使用经典的纸质卡片,在我们学习或阅读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听讲或阅读上,只记录一些关键点。在6-12小时之后,通过回忆再丰富内容,形成自己的话。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手机软件的便签功能,取代传统手写卡片,可随时记录素材、灵感和资料。当然,保证大量的阅读输入,才能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第三种方法是善用写作软件的卡片模式。作者推荐的开智学堂App,目前只在IOS端有,安卓目前没有。
最后的总结我手写了一幅思维导图,字写的不好实在抱歉。
卡片写作.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