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一盏为他点着的灯,远远地,若隐若现,但只要亮着,就有希望。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寻找希望之灯的过程。其实,那盏灯就在那里,只需我们为它拂去尘埃,它就在那里明明地照着。
正月初四至初六,和朋友一起驱车三百多公里,来到另一座城市参与为期两天半的封闭式学习。下面,就学习的感悟速记如下:
1、有关因果报应
世界上有没有因果报应?老师说,有!我认同前者。至于报应,我认为是“果”的一种形式,是恶业导致的一种恶果,而并不是因所导致的全部。
因果关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课堂上我们就曾学过,只是当时不以为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阅历的增长,现在越来越认同因果关系的真谛。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因果关系。
理虽是这个理,但是很多人关注的往往只是后者,即“果”。这个荣誉为什么不属于我?他的钱为什么赚得比我多?他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优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是成功者播下了更多向善向上的种子。
当我们惊羡成功之花灿烂开放时,还应该看到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从因上着眼,事上着手,砥砺奋进,方能摘得善果!
2、有关自作自受
老师多次强调自作自受,其实就是从因果报应引申而来的一种说法。自作自受含贬义,有种警醒众生的意味。
自作自受,拿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NO ZUO,NO DIE”。但两者的意思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作,是一种选择,一种认识,一种行为规范,一种处事原则,一种奋斗态度。如何做,一定有相应的果。
自作自受,还包含着一种责任担当。尽管这种责任担当有着某种贬义的色彩。
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一亩三分地,种下的是水稻、是高粱、是燕麦、是棉花,都是自己“作”出来的,收获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自己“作”出来的。
自作自受,有种“打掉牙齿往肚里咽”的味道。
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作”很重要,“作”得好,才好“受”。
不想自作自受,关键还是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心性修养。
3、有关榜样的力量
老师说,如果你的孩子不听话,不孝顺,都要从自身找原因,自己守规矩吗?自己孝顺父母吗?
一点没错。所谓上行下效,所谓耳濡目染,所谓近朱者赤,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教诲是条漫长的路,而榜样是条捷径。”
仔细观察身边的孩子,很多孩子的言行举止都是父母的翻版,语气、表情,甚至举手投足,都可以从父母那里找到源头。
这就需要每一个父母从自身找原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爱思考、善读书、守规矩、重感情、孝老爱亲、关心他人、感恩社会的人。
这就需要每个父母的做到自省、自强、自律、自励,用散发的阳光温暖孩子,用满腔的热情鼓舞孩子,用切实的行动引导孩子。
2019年2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