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天命观》编后语
——梁缺(之永)
天命观是人们对天命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最早出现于古代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几千年来,可谓源远流长,风靡古今。是中国民俗与社会心态的充分反映。信奉天命当然是一种迷信,在科学日益昌明的现代社会,可不言自明。但自人类产生了天命观之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认为人一生的贵贱贫富、吉凶祸福、生死夭寿、得失穷通乃至科场中举、……等等,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的非人类自身所能把握的一种力量。这种观点,即天命观。
天命观及其预测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在我国的文化史和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影响也是极其深广的。这不仅表现在历代不少帝王贵族、学者大儒等各阶层人士,对它的研究和预知怀有莫大的兴趣,而且在广大黎民百姓中,更是津津乐道,深入人心。虽然它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可是,由于它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深厚积淀和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根深蒂固,即使人类社会到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要把这种充满着唯心主义神秘色彩的天命观,在短时期内,从普罗大众心目中完全抹去,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和学术体系,也自有其深厚的理论底蕴和作为学术研讨的必要。
曾几何时,笔者对根植于中华大地的这棵传统神秘文化古树,作过刨根究底的全面探究,剖析了其作为立论依据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其运用象征律及演绎法的推论过程,对其构成特征及表现形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与刻画,那就是:“以中庸思想为沃土;以伦理纲常为根基;以阴阳五行为主干;以天人感应为枝叶。”
要破除这种根深蒂固的迷信观念,宜疏不宜堵,宜揭不宜盖。因为在人的心理上,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感兴趣,越想探其究竟。与其这样,我们不如采取科学的态度,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将它那神秘的面纱彻底揭开,让其在阳光下一清二楚,尽露其本来面目,使其神秘感完全消失,迷信色彩彻底驱散。
另外,在本书中,笔者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个人观点和某些新的哲学论题,试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不管是谁,只要竭诚提出,本人无不表示由衷的欢迎与感激。
庚寅·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