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在小工厂挣到了钱,过年厂里放假,他兴冲冲地揣着钱就往自己家赶。
一路上陈明渴了就喝一口自己带的凉水,饿了就啃一口怀里揣的干粮。
紧赶慢赶还是在天黑才赶到家,他看到家里还亮着灯,就自己开了自家的柴门,院子里有些黑漆漆的。
“妈,爸,开门!”陈明轻轻拍打了两下堂屋的木门,轻声地喊着。
“谁呀?这么晚了有啥事儿啊?”陈明的爸爸一手端着油封,一手打开了屋门。
“爸,是我,小明子,我回来啦!”陈明兴奋地对自己的父亲说。
“谁呀,这么晚了,你咋进来的院子呀,院门没关吗?”此时陈明的妈妈也从里屋黑摸出来。
“妈,我是小明子,我回来了。”陈明看到了妈妈,眼泪都出来了。
“大哥,大哥,二哥,大哥回来啦!”陈明的小妹妹钻到爸妈前头拉着陈明的手,兴奋地跳了起来。
“老天爷呀,我儿子回来了,走了快一年了,到处找都没找到,儿啊,快进屋来,妈看看,看看!”陈明的母亲把儿子搂在怀里,抚摸着儿子的头,然后又在灯光下上下打量着儿子。
“妈,我挣到钱啦,给你,这是我挣的钱!”陈明从怀里掏出了带着体温的一个纸包,一块报纸包着一卷卷人民币。
“妈的明子呀,个子长高了,人怎么这么瘦了呀?啊?挣钱了,干啥挣这么多钱呀?快跟妈说说你去哪儿了呀?”陈明的妈妈接过陈明递过来的纸包,打开看到五块十块的钱有几十张,得有几百块钱,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有几百块钱就是有钱人了。
“好了好了,先吃口东西吧,一定还饿着肚子呢!”娘几个只顾高兴了,陈明的父亲给他端来了两个玉米窝头。
“看看,还是你爸心疼你,快吃吧!”陈明妈妈接过窝头递给了陈明,边吃边给大家讲他的经历。
说到他的工作时,他父亲听说他在药厂洗药瓶子,不高兴地说:“我说你一进来就有一股药味儿,干那种活儿还不如回来挣工分儿呢,生产队的活儿去了就有工分儿,还跑出去干那种活儿,看你中毒了怎么办!”
“没事儿,有口罩和手套儿呢,在那儿干活能挣到钱,让弟弟妹妹都上学,我供他们上学!”陈明兴奋地说。
“都上学没劳力挣公分,哪有粮食吃呀?”陈明的父亲没好气的说。
那个年代的农村是集体制劳动,农民都在生产队上工,队长分配工作,然后挣工分儿,劳力多的挣到的公分就多,秋后分到的粮食就够一家人吃,如果一家里参加生产队劳动的人少,公分儿少了,秋后分的粮食就会不够吃。
陈明家当时的粮食就刚刚可以填饱肚子,如果两个孩子上学,他再出去打工,只有他父母两个人到生产队上工,四口人吃饭,这一年的口粮都不够吃。
但是陈明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弟弟妹妹也都愿意上学,因此父子两个发生了分歧,尽管陈明能挣来钱,仍然被父亲嫌弃,因为在那个年代,即便有钱也没地方去买粮食了的。
不管条件多么有限,年总是会过的,因为陈明的事情,家里过年的气氛也不是太好,父亲拉着脸,母亲也高兴不起来,尽在这样沉闷的气氛中,陈明又踏上了去小镇打工挣钱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