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反省,是生命在成长 -

反省,是生命在成长 -

作者: jiandan简单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05:17 被阅读0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况,希望、失望和绝望,这说的是外在的现实。如何面对外在的现实,这是我们能够主动作出的选择。当然要有正确的状态,需要修养,需要积淀。《学而》的开篇告诉我们:悠然的面对希望,安然的面对失望,理性的面对绝望。《论语》由此开启了大门。《论语》的大门已经打开,现在我们要迈出最坚实的第一步。

    经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J

    词汇:

    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后人尊称为有子。

    孝弟:弟,通“悌”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鲜:稀少,罕见。

          这人生的大门已经打开,我们要迈出的第一步节奏应该落在哪里呢?如果从有子的话中圈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孝悌。孝,说的是孝敬父母。悌,说的是敬爱兄长。为什么人生的大门打开以后,首先要迈出的第一步,落在孝悌这件事上?那是因为在儒家看来,爱和敬是人生的底色。在《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培养爱,从爱父母开始。培养敬,从敬哥哥开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德之心的仁,只要看到它,我们就加个括号,标上一撇一捺顶天立地的人。这是仁在《论语》中第一次出现,它的底色已经描绘的非常清楚,那便是孝悌二字。

          在有子的这段话中,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说爱和敬是人生的底色,但是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不只有底色,我们也不能说一个人把爱父母、敬哥哥做到位以后就完成了人生的全部任务。在我们的人生中,还有很多非常具体的事。以我们的事业为例,无论工作在哪个领域,务本,都是从事这个领域最重要的事。具体到某个领域,应该立足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当年孔子也经历过很多的行当,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小时候家境不好,所以做过很多事。他曾经放过羊,对于这件事,就是让牛羊茁壮成长;做过会计,那要将账目记得清清楚楚。这些都是务本的表现。

          在有子看来,能够做到孝悌,进而好犯上或者作乱的人是很少的,他将发自内心的遵守秩序,拥抱文明。秩序和文明是儒家的追求,也是任何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应该有的追求。

          今天,人们信奉以批判的思维看待世界。所谓不好犯上,不好作乱,从表面上看就是顺从,而批判多谈反对意见,那么它们之间矛盾吗?不好犯上,不好作乱,会不会教出一群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勤勤恳恳但是做错事的人。谄媚很容易和仁慈混淆,孔子也担心这一点,所以接下来这一章就顺着本章的话题继续谈。

    经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就是伪善的面貌。谄媚很容易与仁慈混淆。花言巧语,看起来也是和颜悦色的样子,这样的人是很少能够配得上仁德的称谓。

    最大的擅长应该是善良。读这段话可以得知,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首先要有的是一颗真诚的心。那么,到底有没有一颗真诚的心?在儒家有它基本的方法论,简单而言就是反求诸己。如果说人们对儒家的理解有一些误会,那么一定不是儒家思想本身出现了问题,是因为人们的理解有问题,从而使儒家出现异化,偏离了本来的道路。

          一个学儒学的人,最容易出现的异化,那便是“身不用儒,而望儒于人”。就是自身不奉行儒家的基本原则,而希望别人奉行。这是根据颜回所转述的夫子的一句话而来,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是儒家最容易出现的异化。自己不奉行美德,还希望别人按照美德的标准去做,拿着这个标准,去看别人是否到位。所以《学而》篇真的很重要,人生的大经、大纲、大法,在这一篇当中都出现了。

    经文: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只有学会自我反省,生命方开始真正的成长。按照曾子的教诲,从三个方面展开反省。一、做事要尽到最大的努力。二、与朋友交,自身要值得信任。三、学习还要复习和应用。这三个方面基本也涵括 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于曾子的这段话,我们首先把它背下来,接着每一天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省思,慢慢培养和训练自己向内看、自我成长的意识。

    经文: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第五章和第六章我们放在一起来读,因为它们内在的联系实在是太密切。第五章谈道千乘之国,说的是治理一个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诸侯国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了。第六章说的是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整部《弟子规》就是以《论语》中的这段话作为总纲。我们将这两章放在一起来读,为了帮助我们训练一种思维。有人读《论语》,认为《论语》天上一句地下一句,中间的跨度非常大,没有丝毫的逻辑。那是因为他没有走进《论语》的生命深处,那是因为他对生活的认识还比较浅薄。

          无论是《论语》的逻辑还是生活的逻辑,按照两两相对的思维,向上仰望和向下扎根从来都不可分离。第五章说的是向上仰望,心怀家国天下。第六章说的是向下扎根,立足弟子言行。向上仰望,心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一章说的是,在子夏看来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从四个方面来讲。

         

    一、贤贤易色。“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是对于贤人的态度,即为友爱,亲近。第二个“贤”字,是贤达之人。向榜样学习,方向就不会偏离,所以要亲仁,要“贤贤”。也就是将贤达的人,作为自己人生的风向标。易色,说的是不那么看重外表和外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那么看重外表和外貌,这说明儒家更看重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品质。所以真正的学习,在于看重内在的素养。

          二、事父母,能竭其力。竭其力,就是全力以赴。说的是真正的学习,懂得孝敬父母,尽到自己的职责。

          三、事君,能致其身。说的是真正的学习,做具体事的时候,能够全力以赴。

          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说的是对待朋友,成为值得信任的人。

          我们还没有出《学而》这一篇,一些关键词已经开始频繁出现,比如“信”“学”。虽然人们讲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但它是有支点的。在《论语》中那些反复出现的高频字、高频词,是我们走进《论语》,走进儒学非常重要的支点。能够做到上面子夏所说的几种情况,子夏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就算是我在学校里的成绩一般,或者我还没有去学校上学,不过在子夏看来,已经是真正的学习了。儒家所论真正的学习,在意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省,是生命在成长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yp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