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347天。
咱们总说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成长,但这个自由如果意味着他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小脏孩,意味着把家里搞成一团糟,一团乱。你还会愿意给他这样的自由吗?
是不是开始纠结了?没关系啊。看完绘本《好脏的亨利》后,大家心里肯定就有答案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头叫做亨利的淘气小犀牛。这个孩子看起来总是脏乎乎的,衣服上沾满了各种食物残渣、口香糖、泥土、杂草应有尽有。
但这个小家伙却不怎么在意,因为衣服脏了妈妈就给它换上,但是干净衣服上身的时间永远比不过变脏的速度。上一分钟,刚穿上妈妈给的干净衣服出门,没几分钟就看到它一身泥点子了,灰头土脸地就回来了。
咱们家的孩子也会和故事里的小犀牛一样吗?疯玩起来就不管不顾,不管给他整理得再怎么干净整洁,灰头涂脸总是一转眼的事。不知道是突发奇想,还是听多了唠叨。
在一天早上小亨利突然想要改变了,它决定做一个干净小孩。为了成为一个干净的孩子,小亨利放弃了很多。从穿上妈妈给准备的最漂亮的衣服开始,它就注意起来了。
吃早饭的时候带上了妹妹的围嘴,小心翼翼地吃最白净的面包牛奶。上学的路上,小心地躲过各种泥坑,忍着不吃朋友给的果酱甜甜圈。美术课上特别害怕把这个颜料溅到衣服上,于是主动申请坐到最后一排。
在这一系列的小心谨慎中,小亨利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衣服,成了全班最干净的小孩。看到这儿,我们发现做干净的小孩太不容易了。要违背自己的天性,要放弃那么多不能玩、不能闹才能保持干净整洁,那亨利真的能一直保持下去吗?
故事到这儿,来了一段意料之外的反转。老师通知大家去拍集体照,在大合照中,孩子们和老师经过一天的相处和玩耍,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大家的脸上身上都是花里胡哨的。
然而有一个人是特殊的,那就是小亨利就在这时,有一个小朋友突然提议说一起抱抱吧,于是大家瞬间都围住了亨利,大家相互拥抱了起来。那在温暖抱抱的围攻下,亨利变得和大家一样了,亨利变脏了,却也好像变得更自在,更开心了。
他享受着大家的拥抱,又自由自在地到处去踩水坑了。本来是想要保持干净整洁一天的,结果却是这样的出人意料。
对于家长尤其是妈妈来说,一个脏孩子总是让人很头疼的。因为要跟在他屁股后边不停地收拾。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没了新衣服还有整洁要求的束缚,他们就能玩得更尽兴,更快乐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更愿意探索周围的世界,更容易融入身边的同伴当中。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的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营养,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那么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会与之一道熄灭。
咱们都是从孩子过来的,活泼好动,喜欢玩乐,探索世界也曾经是我们的样子,而一旦设置了那么多的边界,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兴趣。
所以这本书是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脏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泥坑里玩,在草上奔跑,蹲在土里挖蚯蚓,不都是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吗。
现在我们愿意去理解,拿出足够的宽容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脏小孩吗?看这样一本贴近生活,引起家长和孩子共鸣的绘本,它可真是来头不小哦。
它出自普利策大奖得者史蒂夫·布林。这个人不光是作家,也是漫画家,有史蒂夫出版的绘本《道格与哈巴狗》《飞行员紫罗兰》《青蛙斯蒂克》都是广受好评的佳作,他的漫画《格兰德大道》定期在超过150家的报纸上连载,两届普利策大奖均落入他的囊中。
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兼漫画家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在故事中的文字和插画上。其中有很多的细节值得我们跟孩子仔细的观察品味?
比方说,在故事的开始,画面显示早上7:23的时候,亨利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出门,小鸟也悠闲地站在水槽边喝水。而到第二页,画面显示7:25分的时候,亨礼已经变成了浑身脏兮兮的,踩着泥点子,在小跑着抓小鸟呢。
通过文字上时间的变化和人物神态动作,都更加能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亨利的淘气以及变脏的速度有多快。
再比如,描绘亨利的房间那一页,我们看到地上是堆满了玩具、苹果核、香蕉皮、衣服、饮料罐,它抬手伸揽腰时,把饮料罐给碰翻了,让本来就被臭袜子包围的鱼缸又多了一些不明的液体,画面里面小鱼都要吐了。
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真实也很好玩。家长在跟孩子共读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来分析讨论一下。
网友评论